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刘不王,臣不敢为此破(6 / 7)

顾地去了。

如今李翊早已具备封王的功绩与名望,可他仍旧为大局着想,主动放弃王位。

自昨晚起,刘备便下定决心。

他发誓,明日至少一定要给李翊封个公。

而且是绝对独一无二的公爵之位。

即便将来真的会有隐患,倾覆了刘姓江山他也在所不惜。

因为没有李翊,就没有他刘备的今天。

“相爷好福气啊,好福气啊。”

众人暗自感慨,有的羡慕,有的嫉妒。

这种殊遇,只怕是他们穷极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只见李翊落落回道:

“陛下适才用高祖许张子房之语许臣,那臣便用张子房之语回答陛下。”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郯。”

“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臣愿封郯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李翊引用的,正是张良回复刘邦的原话。

只不过把“留地”改成了郯地。

因为张良是在徐州遇到的刘邦,李翊也是在徐州遇到的刘备。

张良是在留地,而李翊是在郯地。

张良的意思就是,我在留地遇着陛下,这是天意。

是老天把我交给你的。

我提的意见,你都听了。

而且很幸运,都实现了,这是老天的意思。

所以我哪都不要,就要当年我们一起相遇的地方——留地。

所以您把留地封给我就行了,我就当个留侯。

三万户我不敢要。

所以刘邦就给张良封了一万户,把留地封给了张良。

故张良传也叫《留侯世家》。

留这个地方有着特殊意义,它是张良与刘邦初遇的地方。

张良要的不止是一个纪念,而且也是一个感激。

这体现了张良的政治智慧。

他能够在面对利诱之时,选择不贪,选择急流勇退。

而李翊又岂会不如张良?

同样的问题,更大的诱惑。

李翊依然选择了辞封。

我选郯地,是因为那里是我们初遇地方。

你将我从曹兵手中救了下来,我感激你的救命之恩,所以为你效犬马之劳。

为了纪念这次历史性的会面,所以我只要郯地。

不敢当三万户。

“……子玉,这是朕的真心话。”

刘备见李翊再次拒绝,他更加过意不去了。

他是真心想让李翊成为大汉建国以来,最伟大的功臣。

整个两汉四百年,从未有人食邑高达三万户。

刘备真心希望李翊能成为第一人。

江山是我们一起打下来的,理应有你的一半。

“当年酂侯萧何,食邑也不过一万五千户。”

“绛侯周勃也不过八千一百户。”

“卫、霍北击匈奴,立有不世之功,终其食邑也不未过一万六千户。”

“如今四海未有靖平,魏贼、吴贼尚且猖獗。”

“以臣之微末之功,恐未必能过萧何曹参,周勃卫霍。”

“故三万户,臣实不敢当也。”

如果说前面拒绝封王的一唱一和,还让殿上众人略感唏嘘的话。

那么此刻李翊的表现,便是用实际行动打脸了每一个人。

此刻,

不论是喜欢李翊的人,亦或者不喜欢李翊的人,都对他由衷地感到敬佩。

一个人的心境,境界需要磨炼到什么程度。

才能够在面对三万户食邑,无上殊荣之时,能够选择拒绝?

说来容易,做来难。

至少殿上之人,没有一个敢说自己能经得住三万户的诱惑。

毕竟这是名垂青史,永载史册的千载良机。

如果有人说他能够经得住诱惑,

那只是因为他这事儿没有发生在他身上而已。

就好比别人问你愿不愿捐出一百万。

你说愿意。

五十万呢?

愿意。

十万呢?

愿意。

那一万元呢?

不愿意。

因为我真的有一万块。

李翊选择拒绝,自然有他的考量。

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今天下还未靖平,自己居然就要受那前无古人的三万户食邑。

这是不合理的。

他不敢超过那些前辈们。

其次,李翊看得出来,刘备想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大汉国公。

如不出意外,关羽、张飞、陈登亦有机会受封国公。

但肯定达不到自己的殊荣程度。

关羽至多也就受个万户食邑,再往后只会更少。

而自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