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便能看着,来自各个地区,有着不同利益纠纷的一众武将谋士。
在这一刻,竟能够展现出出奇的团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称王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换做以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但偏偏,
在公元三世纪,他们这帮人有幸见着地球最强碳基生物,最强政治动物的诞生。
李翊人缘好,人尽皆知。
但也有不喜欢他的人。
可即便是讨厌他的这拨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说谁有机会打破“非刘不王”的盟誓。
那除了李翊之外,再无别人了。
他立下的军功、干出的政绩,几乎是远超第二名的关羽。
毫不夸张的说,齐汉的整个政治架构,体系,都是李翊一手搭建出来的。
作为帝国工程师,再无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家,并非是真心希望李翊能够封王。
但却很乐意见着李翊封王之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这是对刘家人不友好,但却对刘姓以外所有人都友好的壮举。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各阵营高级官员,都在联名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短短三日,就在册封大典开始的前一天。
一份联名请命书便秘密成形,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各州将领、高级官员的名字。
这一日,张郃、徐晃、甘宁、蒋钦四人联袂拜访丞相府。
“相爷用兵如神,彭城一战,大破曹魏百万大军。”
“虽古之名将,韩白二人也未必过此!”
蒋钦一见着李翊便面陈李翊之功绩。
徐晃接着补充说道:
“更难得相爷执政宽仁,河北百姓至今仍念‘李公田’之恩。”
“幽州李公毯之名,更是家喻户晓,使幽燕之民人人得以自足。”
甘宁、张郃也是轮番上阵,将李翊的功绩夸得天花乱坠。
李翊轻啜了一口茶汤,面上波澜不惊。
“李某之所为,于国家是功是过,自有分说。”
“明日册封大典便知,诸位今日专程来找我。”
“想必不是来面陈李某之功绩的吧?”
众人对视一眼,张郃率先开口,赔笑道:
“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相爷。”
“这是军中兄弟们的一点小小心意。”
说着,从怀中取出联名书。
李翊接过竹简,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名字——
河北系、淮南系、青州系、徐州系、并州系……
几乎涵盖了刘备麾下所有派系。
“大家都觉得,以相爷之功盖寰宇,当晋王爵。”
李翊面如止水,久久不言。
众人面面相觑,就在那里站着,静静等候。
半晌,李翊缓缓张口,叹息说道:
“封王的诱惑,对你们来说,便这么大吗?”
众人一愣,旋即齐齐拱手:
“我等微末之功,穷极一生亦不敢奢望至此。”
“只是我等皆以为,陛下向来赏罚分明。”
“以相爷不世之功,若不能够晋王爵,不足以彰明国家法度。”
“况册封大典,本就是为了赏赐有功之臣。”
“相爷盛德巍巍,虽伊尹、周公不能及也。”
“当晋得此位。”
李翊沉默半晌,目光落在了蒋钦、甘宁身上。
“陈元龙知此事否?”
“此我等自发为之,陈征南不知也。”
两人也都是混迹官场十几年的老油条了,怎么可能把陈登给供出来?
事实上,
各地阵营的领袖,都真的没有参与此事。
但他们全都知道这件事,也全都默许了这件事。
因为一旦成功,那他们不说现在,至少在将来的某一天是有机会封王的。
如果失败了,那他们也能够明哲保身,装作对此事不知情。
既然如此,各营领袖当然全都心照不宣的,默许众人签下这份联名书了。
如果没有这些大佬们的首肯,名下这些小弟,又如何敢自发跑到相府来“逼宫”呢?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人在推波助澜罢了。
“……呵呵。”
李翊面上丝毫不显,只是温和道:
“承蒙诸位厚爱,翊愧不敢当。”
“只是此事关乎国本,容我慎重考虑考虑。”
众人暗自舒一口气,此事毕竟关乎重大。
如果李翊骤然拒绝,那他们也不知道该是进是退的好。
现在见李翊愿意考虑,那便还有希望。
“善,夜已深沉,请相爷保重身体。”
“我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