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顺天应人,刘协禅位;炎刘不绝,刘(6 / 6)

“今日召你来,确实是要商议封赏功臣之事。”

刘备开门见山,“此前中原大战之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一直未能得封。”

“那时我不过是个诸侯王,封赏有限。”

“如今既登大位,自当论功行赏。”

“朕想底下文武也是这般想的,等到称帝大典那日,人们肯定会翘首以盼。”

“倘若朕薄待功臣,只恐失了人心,反令魏贼、吴贼乘虚而入。”

“可若封赏过重,只恐将来朕百年之后,阿斗镇不住那帮元勋。”

“所以今日单独召你过来,就是为了商议此事。”

“拿出个具体的办法来。”

如果不称帝,刘备没办法进一步封赏手下,会失去人心。

称帝之后,封赏轻了,同样会令一起创业的老同志感到不满。

可封赏重了,自己这个开国皇帝倒是镇得住这帮老臣。

可将来自己的子嗣镇得住他们吗?

“子玉是我最信任之人,今日召你来,虽是商议国事。”

“但更是为了叙旧,以老友的身份叙旧。”

“今晚上没有君臣,只有刘备与李翊。”

刘备开始打起感情牌。

他表面上说要找李翊商议如何封赏功臣。

但有一个现实,双方都心知肚明。

那就是群臣之中,李翊是绝对的首功之臣。

早在当年平江南之时,本是去当“绿叶”的李翊就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

盖过了诸葛亮的风头。

而自己重点扶持的荆州派又不争气,在中原大战时,爆了马谡这个雷。

使得诸葛亮被贬,荆州派群龙无首,反而又被本该打辅助的河北派捡了漏。

不论是河南大战,还是关中大战,河北众将可谓是风头无两。

在国中一众好手中,出尽了风头。

“陛下!”

李翊正色言道:

“今国中功臣虽众,然纲举则目张。”

“但使元勋得所,余者自安。”

李翊的意思就是,虽然国内的功臣很多。

但只要把功劳最大的几个功臣妥善安置了,剩下的就好安排了。

因为他们的封赏,肯定不能大于那几个首功之臣的封赏。

但首功之臣具体如何定义呢?

像李翊这种毫无争议的首功之臣,自然无人异议。

可再往后呢?

你可以排关羽、张飞。

可再往后呢,又该具体怎么排?

你说你功劳比我大,那你拿什么证明。

现实并非是电子游戏,不是你每打一场仗,官方就会具体给你数字化的功勋贡献。

而且你说你立有战功,

那像吕布、田豫、牵招这种兢兢业业守在边境,保证边境相安无虞。

但却没有在内地建功立业机会的将领,又具体该怎么算?

对此,李翊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将功臣名次具体排出来。

然后再根据名次,来进行封赏。

这样经过评选之后再封赏,争议就会小很多。

刘备觉得有理,倾身道:

“备愿闻其详。”

李翊振袖而谈:

“臣请立凌烟阁。”

“何谓凌烟阁?”

李翊乃有条不紊地解释说道:

“夫‘凌烟’者,超尘绝俗,直上青云,喻非常之志、绝伦之位。”

“‘阁’者,琼楼玉宇,藏经纳典,表文韬武略、尊贵显荣。”

见刘备若有所思,李翊进一步解释道:

“此阁当建于太极宫东,取‘紫气东来’之吉兆。”

“其势欲与天接,其形拟效北斗。”

“依堪舆之说,可聚王气,镇国运。“

“妙!妙!妙哉!”

刘备抚掌,连连叫好,又问:

“然阁中当如何?”

李翊目现光华:

“当选开国功臣二十八人,绘像于阁中。”

“不知是哪二十八人?”

刘备目光一凛,问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呵,这就是翊接下来要与陛下一起头疼的问题了。”

李翊脸上罕见的露出一抹十分无奈地笑容。

……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