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半生起落,换诗中几许。满腹风云何(1 / 7)

建安十六年冬,阳平关外朔风怒号。

曹操闻报刘备亲至,遂披挂整齐,点齐本部精兵出关列阵。

但见玄德金盔锦袍,左右关张拱卫,乃朗声问道:

“玄德为何无故犯我疆界?兴此无名之师?”

刘备应声回道:

“吾奉诏讨贼,为国家收回蜀地,何谓我师出无名?”

话落,刘备抬手取出一封诏书。

正是天子诏,诏令刘备征讨曹操。

如今朝廷已完全为刘备所掌控,想拟下一道天子诏书并非难事。

曹操乃扬鞭喝骂道:

“此乃矫诏乱命也!绝非天子诏!”

刘备亦骂道:

“天子亲笔手书,何谓之为矫诏?”

“……罢,我且不与汝多做口舌之争也。”

说着,扭头冲身后喊道,“封儿何在!”

话音未落,刘备阵中突出一员小将,金甲红袍,挺枪喝道:

“曹贼安敢辱我父王!”

正是义子刘封。

曹操未及反应,刘封已率十余名骁骑冲杀而来。

魏军急接阵御之,被刘封杀闯进去,左右驰突。

砍死两名小校,奔回阵中。

齐军见状,立时高声呐喊:

“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鼓手将牛皮鼓敲得震天响,声彻整座山谷。

刘备大喜,冲曹操笑道:

“孟德,吾儿勇否!?”

曹操顿时脸色铁青,适才无有防备,未曾想到刘封会突然杀来。

驰突了一阵,又马上退回。

虽然确实有胆识,但毕竟是占了魏军的一个便宜。

念及此,曹操不禁有些恼羞成怒,喝斥道:

“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汝公乎!”

“待孤唤吾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再次杀奔而来,直取曹操。

曹操这次有了准备,不慌不忙,回首唤道:“子文何在?”

曹军阵中忽闻一声暴喝:“

“孩儿在此!”

只见一面如重枣的骁将跃马而出,金须倒竖似钢针。

手中沥泉枪寒光凛冽,座下乌骓马嘶鸣如雷。

正是曹操之子曹彰,字子文。

此子颇有勇力,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

曹操曾尝不止一次劝他说:

“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

曹彰回道:

“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

“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曹操又问诸子之志向。

曹彰答说:“好为将。”

曹操又问:“为将何如?”

曹彰答曰:

“为将者,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

“赏必行,罚必信。”

曹操闻之大笑,故每战到一处,便将曹彰带在身边。

曹彰出马,迎上刘封,正是一番好斗。

曹操笑谓刘备道:

“此吾子也,玄德何不令汝子一同出战?”

言外之意,只是讽刺刘备派了假儿子上战场。

真儿子不如他曹操的优秀。

刘备闻言大怒,驱兵掩杀过去。

曹操退却,忽听得四下一声号响。

左右两侧,各杀出一军。

分别是马超和吴兰。

马超士卒,在并州蓄锐日久,此前长安一战,不过小试牛刀。

今日正是大显神威之时,一经入场,便耀武扬威,势不可当。

两军混战厮杀一场,曹兵抵敌不住,败走。

乱军中,曹彰正遇吴兰,两个交锋。

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

曹操收兵退回阳平关。

刘备虽然首战旗开得胜,却因折了吴兰心情郁闷,下令先收敛其尸骨再行进军。

阳平关内,沉重的城门在曹操身后轰然关闭。

他摘下头盔,花白的鬓角已被汗水浸透。

“好个大耳贼!”

曹操喘着粗气,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城墙垛口。

“当年在陈国煮酒论英雄时,倒是我小觑了他。”

当年曹操将自己与刘备放在同一个位置上,认为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而已。

如今看来,两人的差距是越来越远了。

程昱递上汗巾,低声道: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今齐人又得马超并凉铁骑,实难力敌。”

此战也是双方的试探之战。

大抵就是看看在正面战场上,双方的硬实力如何。

事实证明,正面硬拼,魏军还是干不赢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