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刘备: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5 / 6)

“只有内部强大了,才能一致对外。”

“如今天命在齐,汉室三兴近在眼前。”

“我知尔等已经开始想着如何在汉室兴复之后,如何尽可能多的保护自身得失。”

“但我不单单是总领河北之人,我更是齐国丞相。”

“不论江南还是河北,这里的百姓又有谁不是我的子民?”

“我不能因我一人之私,而废国家大事。”

众幕僚面面相觑,旋即低声问:

“那相爷是想要保诸葛孔明?”

李翊摇了摇头。

“那不想保他,相爷就更无需参与此事,任其自然便好了。”

李翊正色说道:

“如果我不出面保诸葛孔明,那么最后齐王还是会力排众议,保住孔明。”

“如此,不仅损害齐王个人的威信,也给孔明留下了一个污点。”

“而李某身为臣子,既未能维护住齐王,也未能保住后生晚辈。”

“岂非我之失乎?”

众人对视一眼,旋即又问:

“既如此,相爷打算如何做?”

李翊思考再三,然后吩咐人取笔过来。

众人依言听了,替李翊取来纸笔,磨好墨。

李翊执笔,很快写下一份书信,交给心腹之人。

“将此信星夜兼程送往荆州去,务必要亲自交到孔明手中。”

“……喏。”

……

书信发往荆州江陵,诸葛亮得李翊书,展开览之,其书略曰:

“翊白孔明足下:”

“近闻足下陷于政争,缘误用幼常,致公安失守。”

“物议沸腾,众口铄金。”

“齐王欲留卿于荆州,而朝臣多持异议。”

“彼尝邀翊共保足下,然吾深知此非卿之所愿,翊亦不欲为之。”

“非但无益于卿,反损卿之进益。”

“足下与士元,皆翊之后进,翊当一视同仁,岂可偏私?”

“今为卿计,莫若以退为进,固辞荆州之任,自请徙镇交州。”

“交州乃蛮荒之地,若卿能化荒为治,立政安民,则公安之失,何足道哉?”

“悠悠众口,不攻自破。”

“大丈夫之途修远,岂以一蹶而自弃?”

“齐王不负卿,翊亦不负卿。”

“待资历既深,自有东山再起之机。”

“谨以《孟子》之言相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愿卿慎之,慎之!

“建安十六年春,齐丞相翊手书。”

李翊之书既至,诸葛亮捧读再三,沉吟良久。

终掩卷长叹,顾谓左右人道:

“李公之言,诚为至理。”

“吾若恋栈不行,非但无以自明,反使朝中生疑,徒增纷扰。”

遂决意自请去交州。

消息既出,荆州僚属皆惊。

长史蒋琬急趋入见,谏曰:

“使君,交州乃烟瘴之地,民风未化,昔士燮虽据之,然终不过羁縻而已。”

“今明公若往,无异于贬谪流放,岂不令天下人轻之?”

诸葛亮神色沉静,徐答曰:

“公琰过虑矣。”

“昔大禹治水,手足胼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吾受齐王、丞相器重,岂能因一时之挫,便畏难避责?”

“况交州虽僻,然民亦苍生,若能导之以德,教之以礼,未必不可为治。”

蒋琬犹欲再劝,诸葛亮已抬手止之,道:

“吾意已决,勿复多言。”

于是,正式上书刘备,打算自请去开发交州。

这也算是避祸,避一避眼下的政治风波。

刘备闻诸葛亮自请交州,急遣使召之,道:

“荆州不可无孔明,纵有微过,何至于此?”

“愿卿留镇,共谋大业。”

诸葛亮肃然对曰:

“臣才疏德薄,致失重镇,若仍居高位,何以服众?”

“今请交州,非为避责,实欲自效于边陲。”

“待他日稍有寸功,再报殿下知遇之恩。”

刘备知其志不可夺,叹息良久,终准其请。

赐金帛车马,以壮行色。

然后又顾谓身边人问道:

“此去交州避祸之计,是孔明自谋,还是别人教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摊了摊手。

表示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敢问。

刘备叹了口气,不禁轻轻吟诵起李翊曾经念过的一句诗。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