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万岁,独俺哥哥喊不得(3 / 6)

人之仁。”

李翊自其身后走出,似乎已经猜到了关羽心中所想。

“即便收降这帮魏卒,其真心实意不在与我军为敌。”

“但彼已身受重伤,哪有那般多的药物与他疗用?”

“况乎我军还有几十万人吃马喂的军士?”

关羽闻言,默然无话。

青龙刀上的血槽已被染透,他单手拄刀,冷眼扫视战场。

缓缓阖上双目,深吸一口气,红脸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威严。

就在军士打扫战场的时候,忽然,一阵欢呼声从齐军阵中爆发。

“大胜!大胜!魏狗溃逃!”

“关将军威武!张将军无敌!”

“齐王万岁!李相千岁!”

“杀进陈都!活捉夏侯惇!”

“杀进陈都,活捉夏侯惇!”

士兵们高举染血的兵刃,敲击盾牌,声震四野。

有人从魏军尸体上搜出酒囊,仰头痛饮。

酒水顺着下巴流淌,与汗水、血水混在一起。

伤兵们尽管龇牙咧嘴,却仍跟着大笑,仿佛疼痛已被胜利的喜悦冲散。

刘备站在高处,望着欢呼的将士,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沉重。

见李翊清点完战场回来,便开口说道:

“此战虽胜,但代价不小。”

李翊点头,目光扫过战场上的尸骸,低声道:

“战争从来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

“王上也是久经战阵之上,难道在下邳待久了,忘记战场之上是何种情形了么?”

刘备一时默然,从前他打仗时,还真没这般心痛过。

难道说是因为他当了齐王之后,习惯了“君父”的角色之后,也见不到子民互相残杀?

念及此,刘备忽然开口:

“子玉,陪寡人走走罢。”

“……喏。”

残阳如血,刘备与李翊策马缓行在战后战场上。

马蹄不时踏过折断的兵器,发出沉闷的声响。

远处民夫正在收敛尸体,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土混合的气息。

“每经一战,便多添无数孤儿寡母。”

刘备望着被抬走的尸首,眉头深锁,“这乱世何时才能终结?”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

刘备身边还跟着简雍、陈宫等名士。

但面对刘备的询问,大家都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来。

刘备微微一笑,问身旁李翊道:

“子玉,这乱世何时才能终结?”

同样的问题,刘备刚才有些像是喃喃自语。

此刻,却是直接点名了。

“就在今天!”

“就在今天?”

“就在今天。”

……

一阵欢呼声随风传来,隐约可辨“齐王万岁”、“相爷千岁”的呼喊。

李翊忽然勒马,趁势问道:

“大王可听清将士们在喊什么?”

万岁一词,本是百姓庆祝时的祝词。

但在武帝时期,将之变为了皇帝的专用名词。

但在一般情况下,除皇帝之外,民间仍然可以用“万岁”一词。

它并不具有绝对的强制性。

比如伏波将军马援劳军时,就有,“吏士皆伏称万岁”的景象。

汉朝诸侯王在非正式礼仪的场景中,也是可以称“万岁”的,因为其尚未被法律垄断为皇帝专属符号。

可饶是如此,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刘备这样一个“敏感身份”的环境下。

军士们下意识喊出“万岁”的口号来,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刘备听出了李翊的话外音,神色微动:

“将士们得胜心喜,一时忘形罢了。”

“非也。”

李翊目光灼灼,“‘万岁’乃天子专称,如今三军自发高呼‘齐王万岁’,此乃天意民心所向也。”

此话一出,身后的简雍、陈宫、王朗等辈无不身躯一震,下意识屏住呼吸。

无不对李翊感到佩服之至。

太勇了。

只能说真不愧是李相爷,在齐王面前什么话都敢说。

反正,换作是他们三人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敢在天子尚在的情况下,把这种话如此明目张胆地说出来的。

但李翊就是这样的汉子,他就是说了。

这是一次大胆的试探!

此刻,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备身上。

显然,这种事就是需要看当事人的态度。

但不管如何,以李翊与刘备之间的关系,都不会对二人造成任何影响。

只见刘备缓声开口,正色说道:

“眼下当以讨贼为重,岂可妄议其他?”

李翊轻笑一声:

“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