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趁着开局战线有优势,就应该第一时间在陈国布防。
加固城防,布置鹿角,囤积粮草,以逸待劳。
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但一项再好的战略,必须要得到实施才会有其真正的价值。
古往今来,多少良策能不能用,全部取决于最高领导接不接受。
此时,满宠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了夏侯惇身上,此次中原大战的魏国最高军事统帅。
夏侯惇沉吟半晌,望向满宠。
忽然问及了一个与此次战役无关的问题。
“伯宁,卿观李翊之将略若何?”
“彼素未临战阵,何以能够百战百胜?”
夏侯惇这个问题,其实也问出了广大魏国将领心中的疑惑。
要知道,那李翊此前可是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
为什么能够做到上来一指挥,就百战百胜?
这简直让军中许多天赋型选手都为之汗颜。
既然军中属满宠最为了解李翊,那便由你来给大伙儿解释一下吧。
满宠当即对曰:
“天授奇才,不习而知。”
“李翊者,正是此般不世出之奇才也。”
“夫兵者,诡道之极艺。”
“翊历战至今,不下六十余役,而初阵即尽得其要也。”
满宠的意思就是,战争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而李翊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
李翊至今已指挥过不下六十场战役,而他在第一场战役中他就学会了所有事情。
听到这话,众人无不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这里满宠提到的初战,其实就是指官渡之战。
严格意义上,官渡之战才是李翊真正全权负责指挥的第一场战役。
很多人有个误解,那就是官渡之战仿佛打得很快。
就是好乌巢一把火,然后袁绍的霸业随之覆灭。
但事实上,官渡之役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两边相持长达一年之久。
双方的厌战度都被拉到了极高。
河南方面是军民困苦不堪,河北方面是邺城大规模武装叛乱。
最后的乌巢大火,只是压倒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而李翊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完成蜕变的。
因为他的理论知识足够丰富。
而一年多的时间,则将他的管理、军事经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直到战争打到最后一刻,经历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后,使得其明悟了战争之精要。
如今的李翊已是一个军事完全体,刘备也会非常放心地把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他。
而不会在后面微操。
也就说曹魏军官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枷锁的,极其强大可怕的对手。
众军官默然良久,最后是夏侯惇出声打破了沉寂。
“既纳满伯宁之计,全军主力,进发陈国。”
接到主帅的命令后,众将齐齐起身,异口同声地大喊:
“喏!”
可以见着,夏侯惇在军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众人也都很服他。
也许有人会奇怪,
夏侯惇这货不是“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吗?
这种货色怎么可能得到众人的敬服,曹操又怎么会放心把如此重要的主战场全权交给他来指挥?
诚然,夏侯惇有很多人类宝贵的精神笑话。
比如什么肉票将军、完体将军、种地将军、盲夏侯之类的等等。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夏侯惇如果真是一个没本事的庸才,是不可能在曹操那里升官不停的。
即便他是宗室也不行。
不然看看隔壁夏侯渊,一辈子混得有多惨多累就行了。
夏侯惇作为宗室第一人,在曹营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呢?
大概就相当于刘备阵营的关羽、张飞的角色。
夏侯惇是曹操的大股东,是最早一批的有钱有势的合伙人。
这就有点类似张飞的角色了。
另一方面,夏侯惇搞后勤还有种地是一把好手。
这种能力放在古代,其实比你打仗勇猛要更吃香一些。
就好比现代人通常只会崇拜张良、韩信,而不会看重萧何一样。
他们喜欢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战无不胜。
而对萧何的后勤内政管理不屑一顾,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所以“种地将军”不能完全算是对夏侯惇的调侃,人曹操就好他这一口。
当然,能力都是其次的。
夏侯惇有一个优点,是张飞和关羽都比不了的。
那就是非常会来事儿了,非常懂职场。
夏侯惇作为曹营毫无争议的二号人物,曹操最信任的大将,兄弟团,股东二把手。
这些标签加在一块儿放在任何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