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是希望刘封能够像魏国的曹真一样,成为辅佐弟弟阿斗的大将。
至于本位面,尽管刘备已经有了子嗣,但还是收了刘封为义子。
这是因为刘封的能力确实很强。
史书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
要知道,正史当中有勇武记载的将领,总共都才三十几个。
刘封就是其中之一。
刘备看上了刘封的能力,也喜欢他身上的傲骨。
相比之下,刘禅是没有继承到刘备身上的傲气的,他的性格偏软弱。
正因如此,刘备觉得他有必要扶持一个“宗室”来辅佐他儿子,弥补阿斗身上的缺陷。
换句话说,刘备就是打算把刘封当成历史上的曹真来培养。
因为曹真就是曹操的养子嘛,并且后来也成为了辅佐明帝曹睿的宗室大臣。
历史上的刘封之所以没能够成为曹真那样的辅政大臣,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
刘封的能力很强。
而是因为刘封比起曹真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刘封是有“继承权”的。
虽然这个继承权自刘禅诞生以后,大家就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及。
但并不妨碍刘封自己这样认为,并奢望自己有机会去继承大位。
而本位面不同,刘备如今已有三子了。
刘禅更是早早地被立为了王太子,
即便刘备收了刘封为义子,也没有人会觉得刘封有继承权,包括刘封自己。
但刘备对刘封的喜爱是不变的。
刘封死后,刘备也哭得非常伤心。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傲骨,有志气,跟自己很像。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颗仁德,同情底层百姓的心。
这一点简直太难得了。
刘备现在非常庆幸自己来荆州巡县,认识了这位与自己同出一脉的宗亲刘泌。
也感谢老祖宗刘胜广播种子,使自己在荆州都能遇到家人。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配合刘备一高兴,果断地收了刘封为义子。
他需要一位二代“宗室”,来辅佐他的儿子,将来治国理政。
这也算是刘备的一点点私心。
说白了,他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谁知道哪天就撒手人寰了呢?
可国家的权力,是否真能平稳地交接到幼子手中?
尤其阿斗的性格还比较软。
刘备又不像曹操那样,有那么多宗室帮他掌管兵权。
可刘封的出现,使得刘备找到了一个交接兵权的窗口。
如上文所说,历史上的刘封作为副军将军,是掌握了刘营的二号军权的。
足见刘备是希望能够将兵权尽可能收回到“刘”家人手中的。
当然了,历史上的张飞、关羽严格意义上讲也算是刘备的“宗室”。
所以当刘封威胁到刘禅继承权时,两人都是坚定不移地站亲生的刘禅。
但如今的刘备家大业大,军权可不是单纯地握在李关张三人手里。
大量的“异姓”将领手中都握有兵权。
并不能怀疑说这帮人就有异心,但凡是手中握有兵权的人,他自己的考虑就会有很多。
历朝历代都证明了,军权不能牢牢被王室掌控,那就是会出乱子。
刘备既收刘封为义子,又将襄阳的荆州旧臣一一抚慰完毕后。
便带着义子刘封,打算正式回返徐州了。
当然了,樊城县令刘泌也因“父以子贵”被刘备提拔为了卫尉,调到中央工作去了。
临别之日,襄阳一众大臣全都到河边前来送别。
刘备挥手,向众人告别,临行前不忘叮嘱道:
“公等宜恪尽职守,勿要松散懈怠。”
“戒之!慎之!”
众人喏喏称是。
刘备走后,刘封吃落地肉块的事迹很快传遍襄阳。
众人无不感佩刘封仁德。
军厨们尤为感动,为报小主人体恤之恩,特烹制一道新菜——
以糖裹肉,内夹豆沙。
外酥里嫩,香甜可口,取名“糖夹沙”。
以记刘封惜食爱民之德。
此菜后流传于襄樊,成为当地名肴,百姓食之,皆念刘封仁厚。
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