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刘备:河北居然这么富,李相这几年(5 / 6)

“此前鲜卑、匈奴部落叛乱时,公等劝我发兵征讨。”

“我下令由鲜卑人、匈奴人自行解决,一来是为了缓和两地关系。”

“二来也是为了节省钱粮,专为今日。”

话落,李翊冲甄尧一招手。

“尧卿,你来念一念我河北这几年的积蓄,也让诸位军官都听一听。”

“喏。”

甄尧应声而出,手中捧着账册趋前。

堂下诸将但见册页翻动间,纸沙声簌簌而落。

“今有黄金十万镒,粟米一百五十万斛。”

“战马五万匹,铠甲斗具一万副。”

甄尧嗓音陡然提高:

“另有李相连弩五千张,霹雳车两百乘。”

“常山、邺城、河间可动员人马,约八万人。”

这是李翊上台后,布政河北的全部积蓄。

其中,最令李翊感到自豪的还是黄金储备。

因为李翊本就是商贾出身,对黄金有着偏执的热爱。

不论古今中外,它都是绝对的硬通货。

所以李翊严格控制黄金外流,甚至下令众世家豪族,陪葬品必须减少黄金的下葬。

需要用其他物品来替代。

靠着李翊的努力,整个河北的黄金储备已经高达十万镒了。

要知道,整个大一统的汉王朝,黄金储备也就六十万镒。

等于李翊只用几年时间,就凑齐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黄金。

这些数字,本来是除相府核心人员之外,不对外公开的。

只是如今刘备正式提出要开始征伐河南了,出于提振河北将士的信心,李翊也将这些信息给公开了。

饶是心里早有准备,众将士还是忍不住轻咽口口水。

感慨这治国的学问,简直比打仗高明太多了。

他们平时演兵习武,挤破脑袋也想不出,李翊是怎么做到几年时间筹备这么多钱粮的。

这难道就是经济特区的威力吗?

这个数字的报出,也是狠狠地打了此前反对搞经济特区人的脸。

毕竟经济特区颁布了特殊法律,捍卫了游牧民族的权益。

游牧民族第一次能够在汉朝境内与汉人拥有平等权利。

这是此前从来没有的。

只是如今见识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此前反对的人都默默地闭上了嘴。

“我河北之地,供养二十万大军,亦可支两三月。”

“况淮南、徐州、荆州皆是富庶之地乎?”

李翊正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齐王之所以下令,让各地长官,自行筹备。”

“即是怕我等短时间内凑不齐足够的兵员与钱粮。”

“如今诸公都看见了,我河北钱粮足备。”

“我意,现在开始统筹,至年底时,便能正式开始征伐河南。”

二十万大军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是全国总动员了。

即便下令了,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

尤其古代交通运输并不发达。

众将纷纷起身,齐齐拱手:

“我等誓为大齐效力,诛灭魏贼!”

“……善。”

见众人情绪高昂,李翊命人取来一张纸。

让众人进行签名,写下请愿书。

以表示河北对中原战事的支持。

众将纷纷签名,李翊也签了。

然后单独写了一封回信给刘备,其书略曰:

“翊顿首再拜齐王千岁——”

“河北仓廪充盈,积粟百万,足支大军征战。”

“另有精兵八万,皆披甲执锐,日夜操练,唯待王命。”

“王上忧民生凋敝,翊深感其仁。”

“然此八万之众,乃河北所能竭而不伤根本之数。“

“百姓虽苦,犹可咬牙而忍。”

“社稷之重,岂惜汗血?

“今曹操新并西川,立足未稳,中原疲敝,人心思汉。”

“若失此机,悔之何及!”

“翊愿率河北儿郎,为王前驱,虽肝脑涂地,誓复汉室!”

“大业艰难,正当流血流汗之时。”

“王上若决,翊即挥师南下,共讨国贼!”

“翊再拜顿首。”

“建安十四年四月。”

……

李翊专门安慰刘备说,王上担心的破坏民生问题,八万人是河北可以承受的代价。

只要不超过这个数目,河北人咬咬牙还是能够坚持的。

何况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是该我们流血流汗的时候了!

刘备览其书,不禁慨叹道:

“李相竟将河北治理如斯,令寡人也不禁汗颜!”

显然,包括刘备在内都低估了河北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