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葛亮于荆州奏表,正式上书刘备,提出了自己“四个集团军”的计划。
认为中原之战应当提上日程了。
刘备得书,看罢其表,顾谓左右人道:
“曹操已得西川之地乎?”
诸大臣对视一眼,有知情者表示。
根据蜀地细作传回来的消息,确有此事。
“诸官员中,孔明所在之荆州,离西川最近。”
“其当晓得些内情。”
刘备手指轻轻击打桌案,说道:
“既然其提出此项战略,诸公觉得如何?”
“议一下吧!”
话音方落,陈宫率先出列,兖州口音铮铮:
“启禀王上,此天赐良机也!”
手中笏板激动地直颤,慨叹道:
“如今曹贼主力俱陷于西川,许县空虚。”
“若依孔明之策,集四路兵马,攻伐河南。”
“中原可一鼓而下也!”
“诚如是,宫愿为王上先锋,直取陈留!”
陈宫从未放弃过直接重返兖州的计划,如今在刘备手下一直韬光养晦,等待机会。
如今见终于有机会回到兖州了,他的情绪比任何人都要激动。
“公台所言差矣。”
陈宫赞成之际,众人中一人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众视之,乃太傅鲁肃是也。
只见他眉头紧锁,持笏板沉声说道:
“二十万大军日耗粟四千斛,更遑论箭矢百万、伤药千斤。”
“今江南初定,荆北仓廪供之不急。”
“冀州又需为并、幽二州,以及辽东填补缺漏,岂可立时大战耶!”
“此议当从长计议。”
在鲁肃看来,他认为诸葛亮提出要动用二十万大军的战略计划,太过宏大。
至少还需一两年的时间准备,不可操之过急。
齐国现在虽然看似强大,就是因为还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一旦战争爆发,一切的繁荣都将被打破。
大量青壮脱产,物价飞涨,所以必须要谨慎。
陈宫据理力争:
“王上明鉴!今观四方之势——”
“荆南五溪蛮已平,荆北仓禀足食,并未需要承受太大压力。”
“此孔明所谓‘五万劲旅’之言,并非大言欺人!”
“河北自李相开渔阳之市,幽州战马岁增万匹,牛羊数十万计。”
“蓟城铁坊日夜锤响,邺城太仓粟溢陈仓。”
“纵无冀州输粮,幽燕亦足以自赡。”
“至若淮南,陈元龙屯田数年,粮草充足。”
“臣上月亲见,淮水漕船首尾相接,载谷之盛,竟使河道壅塞!”
“可见鲁太傅所言,并不尽实。”
在陈宫看来,荆南局势已经稳定,诸葛亮的奏报中也提到荆州能够拉出五万大军出来。
诸葛亮自己都保证了,咱们替荆州担心做什么?
至于河北,本就是富庶之地。
自李翊在渔阳搞经济特区后,幽州大体上已能实现自给自足,极大减少了冀州的压力。
至于淮南与我徐州更不用多说,都是兵精粮广之地,绝对不成问题。
如今曹操在西川立足未稳,正是取中原的大好机会。
如果放弃了,之后再想进取可就麻烦了。
“……两位说的皆有道理。”
刘备挥了挥手,止住了两人的争执。
坐在王座上数年,刘备如今的御人之术,已经到了从容自若的境界。
“依寡人之见,可先依照孔明之言,将此议提上日程。”
“但具体征伐时间,须经由各地州牧、刺史经略。”
“未知卿等意下如何?”
刘备的意思,便是让各地方长官,开始筹备中原大战的具体事宜。
但筹备的时间,刘备让他们自己来决定。
为的,就是防止突然下达总动员命令后,会打乱各地原来的生产计划。
刘备这个决定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不仅替手下员工考虑,也替百姓们考虑。
他希望在发动战争之后,能最大程度减免对百姓的伤害。
这换在从前,都是不敢去考虑的。
基本都是先从战略利益进行考量。
如今家业起来了,刘备认为也该回馈一下百姓了。
正议论时,忽有一侍从来报。
“启禀王上,城门外跪了大批百姓喊冤。”
“喊冤?”
刘备眉头皱起,百姓组织起来喊冤这种事情在他治下是相当罕见的。
“他们有何冤情?”
“这……听说是他们的亲人被李相给押入了大牢。”
“所以他们特来请求大王,将他们的亲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