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爷让步!(2 / 6)

此机会,勉其忠义,重加赏赐。”

“以此来大结蜀人之心,时日一长,蜀人自然归附矣。”

曹操从其言。

即命取黄金百镒、蜀锦千匹相赠。

张翼得赏,面北而谢。

……

至于刘璋这边,他们连续奔走了一夜,人困马乏。

“循儿,我们这是到哪里地界了?”

刘璋疲惫不堪,坐在一个岩石旁边,用扇子使劲扇风。

刘循正在河边打水,闻得刘璋喊声,持着水碗走了过来。

“父亲,咱们到巴郡了。”

言罢,将手中的水碗递给刘璋。

“此去江州,还有一段路程。”

“父亲,先喝碗水解解渴罢。”

刘璋望一眼水碗,慨叹道:

“这是河水吧?”

“这我可不喝,我要喝蜜水。”

刘循一怔,道:

“父亲权且暂忍一时,等到了江州,见着严太守之后,再喝蜜水不迟。”

“唉,好罢。”

刘璋接过水碗,将河水一饮而尽。

他是真的渴了。

一碗喝罢,仍觉不够,又让刘循去再打一碗来。

这时,张任也走了过来,他适才正在查看地图。

“主公,末将已命人去知会一声巴郡太守严颜了。”

“此人已经答应,愿意配合我们举兵起事,助主公重返成都。”

刘璋闻言,挥了挥手,拒绝道:

“大势已去,仅靠一巴郡,如何能够重夺益州。”

“况益州百姓,皆因我而陷入战端,吾又岂忍再造杀业?”

这……

张任一时愣住。

倘若领导本人都选择摆烂躺平了,那当属下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这时,刘循已将第二碗河水打好,走上前来。

“张将军,我也觉得父亲所言有理。”

“曹操势大,今已占据主动权,仅靠巴郡一地,绝不可能东山再起。”

“而且听闻曹操已遣心腹之人,到给地郡县任职。”

“此举无疑是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

“我料此时江州,已有曹魏宗室人员在那里了。”

“此去投严颜,无异于自投罗网。”

“万一有错,非但连累严将军,我等也定会再次落入曹贼之手。”

张任便问,“那公子有何建议?”

刘循一凝眸,沉声说道:

“这几日,我思考再三。”

“以为只有投奔荆州一途而已。”

“荆州诸葛孔明,向来对我西川友好。”

“我西川使者到荆州也是备受礼遇。”

“今诸葛亮总督荆州军政,兵精粮足。”

“又离此间最近,我想唯有去投荆州,才有可能躲过曹操的追杀。”

“说不定,还能借助荆州兵,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

张任不待刘循说完,霍然起身,腰间佩剑撞得甲胄作响:

“公子此言差矣!”

又转身对刘璋一拱手,说道:

“主公岂不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刘璋手中的水碗盏微颤,溅出几点水渍,不明其意。

张任手指东南方向,沉声道:

“当年刘备派诸葛亮下江南时,也扬言说要助刘琦公子,收复荆州。”

“可今日如何?”

言至此,一拳击在石墩,震落其间积尘。

“而今,荆襄九郡已尽归诸葛孔明矣,刘琦公子安在?”

“诸葛亮虽然对西川友好,但其只是怕我等倒向曹魏罢了。”

“今若往投之,必为其所制,如弈者之棋子耳。”

“正如刘琦故事,主公切不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啊。”

刘璋搁下水碗,叹道:

“玄德乃吾宗室兄弟,同为景帝之后,岂有害我之理啊?”

又一指山河大地,感慨:

“今四海虽大,除荆州外,更有何处可托残躯?”

张任单膝跪地,铁甲铿然:

“主公!刘备绝不会真心实意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

“好了——”

刘璋烦躁地一挥手,拂袖而起,正色道:

“吾意已决,就这般定了。”

“即刻去投荆州,见诸葛孔明。”

在投荆州方面,一向暗弱的刘璋,此刻态度却很坚决。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张任的提议,就是利用巴郡为根据地,重整山河。

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张任亦或者是刘循,都没有刘璋看得明白。

刘璋清楚,益州的核心领土就是蜀郡、广汉一带。

一旦这一中心地带失去,益州任何地盘都不可能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