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救人本是无错,错就错在不辨忠奸,不明是非,轻信他人。”
“今日若非魏延拦截,尔等便放走了一名国家的钦犯。”
“乱了我齐国的法度!”
刘禅听得认真,连连点头:
“相父教诲,儿臣谨记!”
李翊见他态度端正,神色稍缓,又看向李治。
只见他尽管已经气喘吁吁,可仍旧跪得笔直,双手紧握成拳,沉默不语。
李翊眉头轻皱,淡淡道:
“阿斗出去,治儿留下。”
刘禅顿时如蒙大赦,连忙向李治谢恩。
随后,恭敬地行礼退出。
临出门前,又望一眼李治。
“……表兄,唉。”
刘禅心里默叹,暗自为表兄祈祷,祝他好运。
踏出书房门槛,刘禅紧绷的肩膀终于垮了下来。
他低着头,眼眶通红,却死死咬着嘴唇,不敢让眼泪落下。
相父最不喜人软弱,他不敢在相父面前哭。
可一抬头,便见母亲袁瑛立在廊下,满眼忧色地望着他。
“阿斗!好孩子。”
袁瑛快步上前,一把将儿子揽入怀中。
“怎么样,可曾挨罚?饿不饿?”
眼中满是母亲的关切。
刘禅再也忍不住,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往下掉。
他紧紧攥住母亲的衣袖,声音哽咽:
“母亲……相父训我了……”
袁瑛心疼得不行,连忙用手绢替他擦拭眼泪,柔声问道:
“相父罚你了吗?”
刘禅不置可否,抽噎着道:
“相父说……说我不该轻信阿若……更不该……不该擅自做主……”
袁瑛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安慰:
“相父说得对,但阿斗知道错了就好,下次不再犯便是。”
刘禅点点头,可眼泪还是止不住。
他自幼长于乱世,虽贵为齐王世子,却极少享受寻常孩童的温情。
父亲刘备常年征战,忙于国事,疏于陪伴。
母亲袁瑛虽疼爱他,却也常因身份所限,不能太过亲近。
今日受了训斥,心中委屈翻涌,竟是一股脑全倒了出来。
“母亲……孩儿只是想救她……她肚子那么大。”
“若是被押去矿场,必定活不成的……孩儿真的没有想那么多……”
袁瑛听得心酸,将他搂得更紧:
“阿斗心善,这没错。”
“可这世道,人心难测,相父是怕你吃亏。”
正说着,袁莹也匆匆赶来,见刘禅哭得厉害,忙问:
“阿斗怎么了?治儿呢?”
“你表兄呢?他怎么没跟你一起出来?”
刘禅抹了抹眼泪,低声道:
“表兄……表兄不肯认错,相父把他留下了……”
袁莹闻言,眉头一皱,又是心疼又是无奈。
“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倔?”
“跟他父亲认个错怎么了?”
她嘴上虽埋怨,可心里却清楚——
李治这性子,像极了他的外祖父袁术。
当年袁术兵败,宁肯烧毁宫室,也不肯低头投降。
如今李治骨子里那股傲气,竟是一脉相承。
袁瑛轻叹一声,上前抱住袁莹,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柔声道:
“阿妹别急。”
“丞相他虽然严厉,但总归是为了治儿好。”
唉。
袁莹叹了口气
面对这种情况,她完全无计可施。
“姊姊你有所不知,我这孩子打小脾气就倔,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情。”
“就坚决不肯认错。”
“为此,不知遭了多少冤枉的罪。”
刘禅听着,心中也替表兄担忧。
他虽被训斥,可相父终究是放他出来了。
而表兄却仍被留在书房,不知还要受怎样的责罚。
廊下夜风微凉,烛火摇曳,映得三人神色各异。
袁莹望着紧闭的书房门,终是忍不住,低声道:
“不行,我得进去看看。”
袁瑛连忙拉住她:
“阿妹,丞相正在气头上。”
“你现在进去,岂不是火上浇油?”
袁莹咬了咬唇,终是停下脚步。
可眼中的忧虑却丝毫未减。
……
书房内,烛火依旧明亮。
李治依然笔直的跪着,脊背如松,可额角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李翊负手而立,目光深沉地望着他,缓声闻:
“治儿,你知错吗?”
李治沉默片刻,然后抬头直视父亲,终是开口:
“儿臣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