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天下共主(2 / 5)

这些地方,就没有被胡元给统治过。

我们的父祖辈,包括我们自己,以往不是被胡元统治过的?

宋先生只说北面百姓,有着腥膻之气,咱以为大为不妥。

真按照宋先生所言,咱这个皇帝,咱的皇后,咱的太子,包括你宋先生这个大儒,还有咱大明的满朝文武,儒家诸多士人。

所有的人,都有腥膻之气!

宋先生不说南人,只说北方。

岂不是有失偏颇,和五十步笑百步有何异?”

宋濂面色涨红,几度张口欲言,却说不出话来。

边上坐着的国子监祭酒,这个宋濂口中的北侉子,手扶着锦墩,跪在地上。

叩首于地,涕泗横流。

“咱再问你。”

朱元璋吸了一口气,身子前倾,望着宋濂接着开口:

“咱这个皇帝,是半个大明的皇帝,还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回陛下,陛下自然是天下共主,是我大明的皇帝。”

宋濂的声音有些抖了。

“好,那咱再问你,几百年下来,南北分裂严重。

宛若鸿沟,不可逾越。

华夏被前面那么多无能该杀之辈,给祸害成了这个样子,

本一体的华夏,被硬生生的一分为二。

生生撕裂。

咱要不要将这条鸿沟给消弭,要不要让我华夏再度成为一个整体?”

宋濂道:“自然是要的。”

“好!”朱元璋赞了一声。

“既如此,为何宋先生等人修订出的洪武正韵,没有按照咱所说的,多多参考中原雅音。

为什么咱弄出来,以中原雅音为主洪武正韵,宋先生还要如此反对?”

宋濂张口欲言,朱元璋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接着开口:“宋先生所说,南方从经济文化,从人口,从官员,从京师等来论,都远远超过北方。

这些咱都知道。

可咱为什么,还是要坚持把北方的话,定做洪武正韵,成为官话?

宋先生在为南方的人口,经济文化,粮食产出等这些感到骄傲之时。

咱觉得,应该还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

那就是为什么南方经济文化等这些,如此发达,如此繁荣。

为什么北方就远远比不上?

是因为北方等众多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行吗?

宋先生比咱读书多,了解的也多。

肯定不是这样。

自古以来,北方等诸多地方的繁华,都超过了南方。

包括北宋之时,北方等地也一样繁华。

反倒是南方这些地方,从古时算起,大多时候都是烟瘴之地。

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咱今天就告诉宋先生。

是因为自秦汉以来,无数北方蛮族,入侵我华夏,来我华夏肆虐,北方都顶在了最前线。

无数人进行相抗,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死在了与蛮族相抗的事情上。

死在了北方的土地上。

那里处在对抗蛮族第一线。

蛮族入侵,烧杀掠夺后,纵然还能继续南侵,可各种作恶的力度,也会远远低于在北方时

若没有北方长期顶在前面,化为屏障,化为战场,顶住蛮族。

把满足的绝大部分伤害,都给承担了下来。

北方之繁华,在战火之中灰飞烟灭,多不复存在。

江南等诸多地方,又岂能繁华至此?

包括现在,我大明上尚有几十万的将士,陈兵北方,遏制草原。

想要寻求机会,将北元王庭,一举覆灭。

让草原蛮族,没办法再次南下,霍乱我华夏!

从历史,从现实来看,这些事情都真实的存在。

宋先生何以只看到南面繁华,北面荒凉。

却看不到造成这些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就不能多考虑考虑,北面众多百姓,为南方的繁华所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就不能从别的一些地方,稍加退让,稍作补偿?”

宋濂神色变换,呐呐不能言。

宋讷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南郊祭天时,咱曾言,咱有一个梦想。

其中的一个梦想,便是南北统一,消除这道深深的裂痕。

让华夏再次形成一个整体。

华夏之人,再提起南人和北人之时,只是一个地理方位上面的区分。

而不带着诸多复杂的敌对情绪。

咱既这么说了,那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和行动,来努力地弥合南北。

宋先生,你我都是大明人,也是炎黄子孙。

咱觉的,咱们不应该把大明分为什么南方北方。

把人分为南人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