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亿点而(3 / 5)

偏偏总差一点,不能如愿的绝世美人时,好到哪里去。

在这等情况下,猛然听到皇帝说,有办法把钢给融化了,不仅能铸造炮管,还能产出大量的钢。

他要是能淡然处之,就不是陶成道了!

这等事情要是真的,这就是意味着,不仅铸炮的问题能一下子解决。

火枪的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钢铸造出来的炮管枪管,再配上陛下指点弄出来的新火药,火器的威力将增加不止一筹!

今后,火器必然能更好的大放光彩!

不止是他,就连心思比一般匠人转动的都快,在人情世故上挺懂,觉得自己老师面对皇帝时,有些行为不太妥当的李百强,都顾不得多想了。

一样是抬头,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皇帝。

“钢之所以不能融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炉温达不到。

那么解决问题关键,就是如何提高炉温。

想要解决,无非就是几点而已。

首先便是找到,能够散发出更高热量的燃料,取代现在的燃料。

通过一些办法,让燃料燃烧的更为充分。

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散发出,足够的热量来。

采用一些耐火材料,和比较合理的炉子建造之法,建造出更为保温,且有助于燃料充分燃烧的炉子……”

朱元璋侃侃而谈,对于这些,他在后世是做过一些专门了解的。

虽未上手实际操作过。

但一些关键之所在,倒是记得。

陶成道连连点头,觉得皇帝说的很有道理。

但又急得抓耳挠腮。

因为皇帝说的话虽然怪,但仔细想想的话,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关键是怎么找一种,比木炭更好的燃料,又该用什么办法,让其烧的更旺。

耐火材料是什么,炉子又该怎么做。

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解决不了这些,陛下的这些话等于没有说。

“这燃料就是煤。

今后可以用煤,全面取代木炭。

和煤比起来,木炭还是不行,不耐烧,温度也太低了。”

朱元璋说出来的办法,让陶成道明亮的眼睛,都黯淡下去了很多。

“陛下,这……煤没有办法来炼钢。

用煤冶铁,弄出来的铁都特别的脆,特别不好用。

比不上木炭。

煤也没办法把钢给融化。”

陶成道虽醉心于火器,但对于冶铁这些,并非一窍不通。

毕竟铸枪炮这些,都是需要用到铁,铜,钢等金属材料的。

朱元璋点头道:“寻常的煤确实不行,里面有很多的杂质。

但咱们这里,可以通过如同烧炭那样的手段,把煤给先烧制一下,把这些杂质都给烧没了。

再用剩下的煤来炼钢嘛。”

说起来,华夏这里矿产分布并不均匀。

而且,一些矿的质量也不行。

比如铁矿,整体都不太行,不仅少,而且质量还低。

煤也是一样,分布不均匀。

陕西,山西中北部,以及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很丰富,优质煤也不少。

后世上高中时,地理老师就着重讲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的丰富资源。

简单概括为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和天然气。

只是,那些地方距离如今的京师着实太远了。

依照现在的交通运输条件,把那些地方的煤炭往这边运送,也不现实。

也是因此,想要炼钢,就需要多花费一些功夫。

需要先炼焦,把低质煤炭,弄成高质量的焦炭才行。

炼焦是一个污染很严重的过程。

但没有办法,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是没有太多资格考虑污染的事情的。

这是工业发展初期,无法避免的事,朱元璋同样没有办法解决。

只能今后在选址炼焦时,尽量选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尽可能的采用一些办法,减少危害。

陶成道闻言,那黯淡下去的眸子,一下子就又亮了起来。

对啊!

木头本身直接拿来冶铁也不行,需要烧制成木炭才可以。

既然木头可以烧制成木炭,那为什么不能把煤也进行烧制呢?

煤炭本身就比木头耐烧,还比木头产生的温度高。

那通过一番烧制之后,得到的东西,那肯定也比木炭温度更高,更加的好用!

这样简单的道理,自己在此之前咋就没有想到呢?

那么多人,咋都想不到?

陛下当真是神了!

“耐火砖这东西,可以用铝矾土来制作。

尤其是高铝矾土,绝对抗烧。”

如今的大明,耐火砖的材料,普遍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