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还要怼着他们的脸使劲跳一跳。
总有不要脸的皇帝,想要害他们!
“那好,这件事儿就如此定下了。
这会儿不说,今后就别在那里唧唧歪歪,可别说咱没给你们机会。”
朱元璋稍微等了等,见到无人反对,别把这事儿给直接敲定。
看着皇帝这副样子,之前准备开口,但终究忍下来的刘三吾等一些人,心里面暗自庆幸。
还好没有开口,不然的话,绝对会被这暴君给顺势就给咔嚓了。
死的可就太冤了!
很多儒家文臣心里面,都是沉甸甸的,只觉得暗无天日,前途渺茫。
遇到朱元璋这么一个暴君,真是他们的不幸。
从皇帝这种种的举动能看得出来,国子学越来越多顺着朱元璋这个暴君的心意发展。
朱元璋势必会对国子学越来越看重。
他们这边恢复科举,那是极为渺茫,遥遥无期。
“国子学很重要,但科举也同样重要。
咱想了又想,科举还是很多可取之处的。
今后,还要开科取士。”
朱元璋望着群臣说出来了这话。
听到朱元璋所言,在场的许多人都是不由的为之一愣。
一时之间,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错了。
这些……话真的是从朱元璋嘴里说出来的!
朱元璋吃错了什么药
居然会在此时说出这种话来!
他要开科举
就在刚刚,他们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心情很沉重,觉得再开科举难如登天。
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洪武朝,更是如此。
可哪能想到,突然之间皇帝就对他们说出这种话来。
“陛下圣明!”
“陛下此言当真真知灼见!”
“科举取士,从出现到发展到如今,还是有着众多可取之处。
是最好的为国选才的方式。”
刚刚还为之沉默,死气沉沉的华盖殿里,这个时候随着朱元璋的一句话说出,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
包括宋濂在内的很多人,那都是欢欣鼓舞。
立刻出声表示对皇帝这个话的支持。
言语之间,把朱元璋给吹捧到了天上去。
同时,也把科举给吹捧到了天上。
这是他们梦寐以求,想要实现的事情。
这个时候,竟如此惊喜的发现,风回路转之下,竟柳暗明了!
又如何会不欢喜,会不激动
朱元璋把众人的欢喜,还有称赞尽数收下。
面对一些提议,最好是今年就开科举的人道:
“科考是件大事,需要从长计议。
咱今日说出来,让你们心里都有个底儿。
科举是必然会重开的。
但不是现在,需要多酝酿酝酿,将之给办好。
要能发挥科举的真正作用,真的能够做到通过科举,来选取可用的人才。”
对于皇帝,不能立刻开科举,很多人心里面都有一些不满意。
但是相对于在此之前,皇帝嘴里没个准信,让他们觉得开科举遥遥无期相比,这已经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因此,倒也没有人在这件事情上多言。
朱元璋看着,随着他一句话说出变得欢欣鼓舞的众人,不由得暗自笑了笑。
这些人这个时候如此高兴,等到今后自己把科举的具体事情给公布了。
让他们发现科举不再如同他们所想的那样,只考策论,以及经义这些,而是会把算数,物理,农学等诸多的东西都给填进去后。
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先让他们高兴一阵吧!
今后有他们难受的时候。
朱元璋这是顺势,又在这些人面前挂了一根萝卜。
一直没有吭声的太子朱标,看着这些人,三言两语之间就被父皇用这些手段在轻松拿捏。
将之默默的记下。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驴子面前的萝卜没有了,就在驴子面前再重新挂一根萝卜。
让驴子接着向前走。
杀一批,稳一批,拉拢分化一批,这个招式很好用。
这些妙用,父皇已经存乎一心,用起来特别的顺畅。
反手之间,就能轻轻松松拿捏人。
记下了,记下了!
……
一天之后,国子学这边,皇帝朱元璋带着太子,打起仪仗,浩浩荡荡前往国子学这里。
他这个新任祭酒要上任了。
国子学前面是孔庙,后面是学府。
原本进这里,最先看到的是孔庙。
也显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尊重地位。
经过一代代的拔高,到了现在,孔子的地位那是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