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声明:再三斟酌,不用原创了,不是创作不了,而是大家缺乏认知、对比、代入感。
我需要用太多笔墨描述不相干的东西,这不是正路,和文化主线相悖,容易演变成两头不讨喜也不够爽的情况。
但方星河不会完全复刻前世经典,我会尽力做出我认为有价值的修改和补充。
娱乐部分大致就是这个思路,谢谢。
正文
方星河想起来的类型电影,是《少年的你》。
前世2019年,电影上映的时候,方哥已经入行,还接了对家的抹黑单子,因此对这部影片相对了解,甚至亲自看过。
当然,最终水军们什么都没能拦住,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方哥的单子还被人赖了尾款,属实是双喜临门。
在那年的票房榜上,哪吒第一,小破球第二,复联4第三,好弟弟韩涵的《飞驰》第七,《少年的你》以15.6亿的票房名列年榜第九。
以这种题材这个阵容而言,算得上是现象级大爆,同期签哥鹿寒单扛的电影才多少票房?
更牛逼的是当年的华娱圈奖项,两个字:横扫。
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新人、最佳编剧、最佳摄影……
百花、金鸡、亚大均有斩获……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提名、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小黄鸭一举刷了两金,四字弟弟拿满新人奖顺利转型。
三流导演+没什么票房号召力的小黄鸭+不被看好的流量小生+一个压抑的偏门题材,直接干出来一部现象级电影,在当年的离谱程度堪比小破球和哪吒,并称年度三大国产惊喜。
倒也不算硬吹,纵观内娱史,能做到票房奖项双丰收的电影总共也就那么几部。
因此,俐姐一提校园霸凌,方星河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部。
他当然也想起了《熔炉》,但是别闹,且不提拍得了拍不了,关键是国内根本没有这种系统性的恶,硬要拍出那种深度就纯属为黑而黑了。
剩下的日韩校园霸凌题材电影,再就没有能够在票房口碑上对标《少你》的第二部,最起码在方星河记忆里没有,他的观影量不算特别丰富。
回到影片本身。
当初第一次看到影片的时候,方星河的个人感觉是挺好,但不知道哪里不太够味儿。
现在,作为一个大师级电影导演和大师级演技派,方星河重新回忆,终于明确察知到问题所在。
总体上这是一部精品水准以上的片子,那种温情救赎的基调,相比于韩影极致的黑深残,更具有正面意义和观影体验。
问题多半出自于细节,林林总总,降了整体感受。
比如原著有抄袭融梗的行为,尽管剧本做了大量改编,但原罪确实存在。
比如部分情节略显生硬。
警察破案、关键证据的出现都很硬,对霸凌理由的处理也太遮遮掩掩,再就是元素太多,冲击力不够集中、风格不够一致、挖掘不够深刻等等小瑕疵。
现在,方星河的综合评价是——
导演完成度极高,90分,但是限于能力,没能做到95分以上,成为时代经典。
情感冲击力,85分,最后的表达上差了点意思。
表演,小黄鸭95分,四字85分——为了避免争议,特此声明——只是这部影片、服务于这个主题的表演呈现效果。
题材深度,95分,国内基本没有这种题材,出现了就值得鼓励。
做完解析,方星河开始考虑:如果是自己来拍这部电影,在当前这个时代,能做到什么程度?
剧本方面,完全有能力加以修润提升,实现结构和深度的双重精雕。
导演完成度,这个不好讲,方星河认为自己的实力高于曾导,但想法也更多,具体结果还是得看拍摄时的状态。
最差最差,完成度持平,正常应该是加分的,自己的上限肯定比曾导更高。
题材深度,过审就是99分,这会儿的霸凌更直接、更严重、更被漠视。
表演效果……方星河本人不用提,至少呈现出99分,少一分提头来见。
他本人的表演功力没到那种程度,但是架不住太适合。
小方,是一个从被霸凌走向霸凌的孩子。
他不欺负好学生,可那些劣迹斑斑的混子,他也是真的下过死手。
另外,身边也有太多观察对象,被欺负的一抓一大把,欺负人的同样一抓一大把,这些都是顶好素材。
差就差在女主,这人选可不好找。
后来很多普通观众不大瞧得起小黄鸭,但事实上,在她那个年纪拿了那么多影后的华人女演员,前前后后就那几个,而且大部分都不适合演陈念。
27岁的小黄鸭把17岁的陈念演到了真实与信念合一的程度。
27岁的巩俐去演陈念,扬起下巴,睥睨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