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
在麦克的授意下,几大汽车领域巨头立即加大了投入力度。
他们平时欺负人欺负习惯了,突然被人欺负了一次,还真就有些受不了了。
这种卡脖子的感觉,他们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另一边,恩泽资本控股的寰宇视界全球频道以及通过资本纽带影响的众多欧洲主流及地方媒体,也开始了一场更为激烈的关于欧洲汽车工业技术主权的密集宣传。
黄金时段的纪录片,回顾了欧洲工业曾经的辉煌,然后瞬间切入此次芯片危机导致的工厂停产画面,配上沉重的画外音:“当生产线因一颗小小的芯片而陷入沉寂,我们是否还能自称工业强国”
报纸的头版专栏,由特邀专家撰文,详细分析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明确指出过度依赖美国技术的战略风险,并呼吁欧盟效仿某些亚洲国家,举全洲之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汽车半导体生态。
社交媒体上,大量渲染焦虑和民族情绪的段子、图片和短视频被制作并投放,核心信息只有一个:没有技术自主,欧洲汽车工业就没有未来!
掐脖子这个词,成为了媒体描述欧洲当前处境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而众人描述时,也开始收缩范围,将欧洲半导体行业收缩到了汽车工业自主可控。
在这股由资本推动、由民意承载、由媒体放大的滔天巨浪冲击下,欧盟委员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看到舆论从全行业转变为汽车行业,欧盟委员会的官员暗松了一口气。
最起码的,汽车工业的自主可控,还是可以去努力争取一下的。
现在的他们,已经意识到安抚微软的成本远高于支持本土技术自主。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是再沉默下去,不仅会失去民心,更会得罪海量的汽车行业巨头。
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大楼。
一间充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会议室内,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率领着一支由贸易官员、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正通过加密视频线路,与远在华盛顿的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以及部分半导体企业协会的代表进行首次正式磋商。
玛格丽特专员一改往日的谨慎,开篇就定下了强硬的基调,直接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为了讨论一个关乎欧洲工业核心利益的问题,欧洲汽车产业的技术主权与供应链安全。”
她身后的屏幕上,投射出欧洲各大城市工人游行、工厂停摆的照片,以及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经济数据损失预估。
“近期的事件已经证明,将关乎我们百万就业岗位和核心制造业命运的汽车芯片,完全寄托于不稳定的外部供应链,是极其危险且不可持续的。欧洲需要,也必须有能力,确保其汽车工业在关键零部件上的自主与安全。”
她刻意将范围限定在汽车工业,语气清晰而坚定的说道:“我们并非寻求在pc或消费电子领域挑战现有的全球格局,我们的诉求非常明确且有限,希望美方能够理解并支持欧洲发展车规级芯片,特别是用于汽车中控屏、驾驶系统等汽车电子元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上,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既关乎欧洲经济的稳定,也关乎跨大西洋联盟的互信。”
视频那头,美方商务部副部长哈里森的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惊讶的神情。
他没想到欧盟会将问题提升到经济安全和联盟互信的高度。
而在一旁,微软总裁鲍尔默的脸色则是有些难看。
他也没想到,自己这边只是简单的涨了涨芯片的价格,竟然会引发欧洲这么大的反应。
他感觉,这件事背后有人在兴风作浪,否则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涨价,断然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
这时候,哈里森慢条斯理的开口了,他的语气带着惯有的居高临下,说道:“我们理解欧洲朋友们的担忧,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工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竞争力,美国企业在这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供应能力。”
“我们认为,强行改变这一格局,人为设置壁垒,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最终也会损害欧洲消费者和制造商的利益。”
他顿了顿,补充道:“所谓的自主,意义何在如果是为了供应链多元化,我们鼓励欧洲企业更多采购美国芯片,而不是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资源。”
美方阵营中,来自半导体企业协会的代表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车规级芯片那是一个要求苛刻但利润相对有限的细分市场,我们几家主要厂商完全有能力满足全球,包括欧洲的需求。”
“没错,我们怀疑,欧盟此举有借题发挥,意图在更广泛的半导体领域寻求竞争的嫌疑,我们不能接受任何可能破坏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和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
“……”
这些半导体企业一开口,双方就在视频里吵吵了起来。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