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田不足而税不减……”
“二痛:庸役变相榨民力……”
“三痛:折钱巧取倍夺利……”
“市绢一匹值粟三石,官府折税硬定“一匹抵二石”。商人趁机压价收粮,民卖三石粟方完一匹绢税,暗损过半。”
……
李承乾看到这里,不禁微微颔首。
这些数据,自然不是假的,不良人每过十日,就会把长安城坊间的情况汇总一下,交到李承乾手中。
这其中。
就有关于长安城东西两市物价的记录。
大唐其他地方的物价,其实和长安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总体都在差不多的一条水平线上。
所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象是真的下功夫调查了。
“大郎,你做的很好。”
李承乾不吝夸赞,随后继续往下看。
实际上。
《维新民报》第一版上的这些时弊,李承乾如何不清楚?!
大唐的制度,是尚且可以的。
但无奈于时移世易,三十年前定下的制度,在如今的昌明一朝,已经出现问题了。
对于这些问题,李承乾再清楚不过了。
但他之所以要受益李象去调查这些,除了出于政治的考量之外,还夹杂着对李象的考验!
只有贴近百姓,才能够发现这些时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