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的“移民村”。
经过几十年的扎根,大家早已“入乡随俗”,不像山东老家那样,动辄要讲究三书六礼、三媒六聘,那些听得人头大的繁琐老礼。
反正都是背井离乡聚到一起的异乡人,老家的那套规矩在这儿也没几个老人能说全乎了,也犯不着摆那个谱。
这里的婚俗,更像是迁移户们在这片热土上自发形成的一种公约。
认识的本家亲戚、近邻好友、原来生产队的伙计们聚拢一堆。主家就在自家院,架起几口大铁锅,宰几头肥羊,炖上大锅抓饭,炸些金黄的馓子,再搬出攒下的几箱啤酒和地产白酒,就算摆好了“流水席”。
大伙儿热热闹闹地吃上一天,到了晚上再闹一会洞房,就算是结了。
到了下午,二老撂下碗筷就开始忙碌了。
结婚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尤其是买什么、置办啥、请哪些人、这钱怎么花得更值当.....这些细致活儿,女人家想的总归比他们这些糙汉子要细得多、周全得多。
苏阳骑上摩托车就朝着城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