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社庙医馆(1 / 2)

于是说干就干。

在这位老炭翁的指点下。

罗长生便组织河头村的兵户们入山烧炭。

这烧炭有很多讲究。

选用的木料,最好是那种密度高的硬木为佳。

上好的炭一般是用榆木,枣木烧制,这两种木材并不容易获得。

好在河头村的附近山中,桦木,杨木与柳木也不少。

这些也都是烧炭的好材料。

此外就是如何烧炭,一般来说有堆烧法和炭窑两种。

堆烧法烧制简单,但出炭率很低而且很容易失败,所以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修一座炭窑。

但修造炭窑所费颇多,眼下的同袍社可没这个财力。

结果老炭翁带着他们到山中,找到了一座半废弃的炭窑,只要稍加修缮就可使用。

据那老炭翁讲,这处炭窑是他父亲当年带人修建的。

他本想将这处炭窑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儿子战死在了赤水河前线。

他本以为自己再无人赡养,结果罗百长组织的同袍社。给他送来了粮米柴薪。

老炭翁无以为报,便将这座炭窑送给同袍社,也算是尽一份心力。

罗长生一听自然是大喜。

心说果然是好人有好报啊。

有老炭翁的指点,烧炭进行的很是顺利。

第一窑便烧制出了上好的木炭数千斤。

有了木炭,罗百长便组织兵户走了一天的山路到县城去卖炭。

此时刚刚入冬天气骤冷,城中对木炭的需求很大。

一秤十五斤左右的木炭,就能卖上一百文左右。

而这一窑炭,刨去成本,同袍社便能得钱三十余贯。

有了这烧制木炭的收入,河头村的同袍社总算是能维持下去了。

李原一听,也是频频的点头。

心说这位罗百长,确实有些本事。

他记得罗长生因功升任百长也不过是月余时间,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此外,李原对罗百长组织的同袍社也非常感兴趣。

刨除去守田这一部分,兵户互助的这个想法非常好。

李原决定在河头村,好好的观察一番。

如果这同袍社,真的如罗长生所说的那般有效果。

李原倒是有心将这种互助组织,在北川各个兵户村寨中推广。

如此一来,像权三利那种人,再想残害兵户便找不到机会。

当然,像同袍社这种组织也不是没有隐患。

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反倒容易酿成祸事。

所以这同袍社,必须由自己的青原伯府直接管理才好。

而这位罗百长也确实是个人才,自己不妨看看能不能大用。

正在这时,李原又想起了一事出言问道。

“你们村这次出征伤亡几何?”

“伤患都是如何安置的?”

“为何我没在村中看到有受伤的兵户?”

罗长生连忙回道。

“启禀伯爷。”

“此次北岸四城大战。”

“我河头村出兵八十九人,其中阵亡三人,重伤者八人。”

“阵亡者我已安排统一安葬。”

“家中遗孤,我们同袍社也出资救济。”

“而伤者的话。”

“伯爷请随我来。”

说着,那罗百长便在前面引路,似乎要带众人去什么地方。

李原与几名陪同官员都有些好奇,互相看了一眼便跟在了罗百长的身后。

他们都想看看这位罗百长是如何安置伤员的。

罗长生带着众人在河头村中穿过主路,绕过了几处屋宅,来到了一座小庙的面前。

李原抬头一看,只见庙门上不大的牌匾上写着【河头社祭】四个字。

原来这是一处建在村中的社庙。

人们自然听过社稷这个词。

其中“社”就是代表土地的意思,而“稷”就是粮食谷物。

所谓社庙,其实就是建在村落中的土地庙。

罗长生站在庙门口,躬身请李原入内。

李原也没客气,迈步便进到了庙中。

这座社庙其实很小,进来之后内部只是个四方的院子。

算上正殿与左右耳房,也不过是五间屋子。

李原提鼻子一闻,在庙中闻到了一股草药的味道。

一旁的罗百长对李原介绍道。

“伯爷,您这边请。”

“咱们村中的伤患,其中不少人并无妻妾,只是孤身一人。”

“若是让他们在家自己养伤,恐会无人照料,吃喝也多有不便。”

“我便让人把他们,都搬到了村中的社庙中一起照顾。”

“又安排了几个婆子,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