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雾都之镜(4 / 4)

个残忍的观众。”

“你坐在剧场边缘,看他们一个个入场、自编、自演。”

“你不需要点神火。”

“你只等他们——自己着火。”

司命依旧没有否认。

他只是将书重新翻开,指尖轻抚一页残旧纸张,缓缓念出其中一段祭词:

“剧场之神无需登台,

祂只需静坐幕后,

听观众因祂沉默而疯癫。”

鲸墓的梦,已不再是他构建的舞台。

它自己醒了。

而梦醒之后最令人恐惧的,并非无人再信鲸墓,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相信着它。

夜幕下,雾都贫民区。

剪报消失了。鲸墓净化令全面执行,所有关于“编号”、“鲸墓”、“沉眠者”的文字与象征被剥离、焚毁、查封。

《晨星时报》不再出现在报架上。低语墙被刷上白漆,留言箱被强行拆除,街头匿名诗纸被统一改印为《圣母赞诗》,内容由教会舆情局改写。

但人群并未沉默。

他们只是学会了,在沉默中说话。

旧港北区,一家酿酒坊的后巷,一群卸货工人蹲在油渍地砖上,分着廉价发酵液。

一个人咬着烟头,含糊不清地低声说:

“你们听说了吗‘那个给贵族浇的骑士’,有人说……好像是老约翰家的大儿子。”

“那不是早死了吗”

“官方说是叛军炮击。可我在马厩后见过他。”

“他走路一点声都没有,眼神不看人,连马都怕他。”

另一个地点,门镜区工坊宿舍,几位女工围着一盏灯缝补制服。

有人忽然轻声问:“你们家里,有没有战死后不让见尸体的”

针线一顿,空气像被抽空。

片刻后,有人轻轻咳了一声:“我叔……他是‘沉下去’的。”

“沉哪儿了”

“……深海鲸后。”

没人说“鲸墓”。

但他们都在说。

童谣也变了。

孩子们不再唱“鲸眼照过谁”,而是改了词:

“那艘船的名字不能说,

它从雾里来,给死人换脸,

给贵族做梦。”

有母亲怒斥孩子胡闹,有教士怒喝要他们闭嘴。

但入夜后,仍有孩子在被窝里画出鲸尾的图案,在自己掌心写下编号,轻轻吹气让它“沉进去”。

教会封锁舆论试图制造“静默”,但话语的结构开始拟态演化。

鲸墓被叫作“那艘船”、“回来的骨头”、“会唱歌的壶”;

编号者被称作“回声人”、“走错的灵”、“影里回来的”。

没人能真正封住这些语言。

因为它们不属于理性。

它们属于恐惧,属于梦。

城西街头的一个地下剧团,最近偷偷推出一部新戏:《鲸眠庄园》。

讲的是一个贵族家族收养了一位神秘园艺师,之后庄园里开始出现死去军人的身影,宴席间杯盏泛起海潮之味。

整场剧里,没有出现“鲸墓”这两个字。

但剧终那句台词,让观众齐齐静默,鸦雀无声:

“他们不记得我是谁,

可我手里的铲子上,

还有编号1679的血。”

有人问剧本是谁写的。

剧团的人只是笑了笑,说:

“没人写它。”

“是这座城市……自己梦出来的。”

鲸墓无言。

鲸墓无声。

但每一次沉默,都如一滴油落入火中——无声,却灼热。

——剧场,已经开幕。

“你可以不信神,

但你无法制止一个城市集体开始想象它。”

——《鲸墓回声匿名留言no.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