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结束的第七天,莜莜的纪录片《云上有莜》正式上线。
平台给了最好的推荐位——首页巨幅海报:张云雷立于水幕,她举镜对准他,镜里镜外,互为倒影。
开播四小时,播放量破千万,弹幕清一色"慕名而来,结果真香"。
片尾彩蛋,是北展那支《护莜莜声》的live音轨,画面黑场,只留一行手写体:
"thankstomr.zhang,whotaughtthatlovebealodywithoutanendg."
——弹幕瞬间刷屏:
"官方杀狗!"
"英文翻译更戳我!"
"请问哪里可以买到完整音源?"
当晚,张云雷在玫瑰园摆了庆功宴。
郭麒麟负责烤串,九郎负责开酒,老郭亲自下厨炸酱面。
老爷子端起茶杯,冲莜莜抬抬下巴:"丫头,片子剪得不错,下一部拍什么?"
莜莜双手捧杯,恭敬又老实:"还没想好,但想继续拍——传统艺术的'年轻活法'。"
老郭点头,"成,缺人缺物,找云雷,找我也行。"
张云雷正给莜莜挑面里的黄瓜丝,闻言笑:"爸,您这是给儿媳妇开后门?"
老爷子瞪眼:"我这是给传统文化开后门!"
一桌人哄笑,烟火气蒸腾。
饭后,月亮爬上葡萄架。
张云雷把莜莜叫进书房,从抽屉拿出一份文件——
"天津文化中心小剧场租约,三年,免租期六个月。"
他推到她面前,"给你当工作室,专拍'年轻人+传统'系列。法人写你,我投钱,不干涉创作,只一个要求——"
莜莜抬眼,"什么?"
"片尾字幕,得留'出品人:张云雷'。"
他笑,眼尾弯成月钩,"让我名字,陪你每部片子走到老。"
莜莜鼻尖发酸,隔着书桌亲他一下,"成交。"
6月,小剧场装修完毕。
剪彩那天,张云雷在台中央支了张桌子,说要给"邻居"演个免费专场。
观众是周边五所大学的国风社团,门票只一样:
"入场前,在扇面写一句最想对爱人说的话,离场送给我们当彩头。"
那天,小剧场门口排起长队,年轻的面孔、汉服、洛丽塔、cos服交织。
莜莜抱着相机记录,镜头里——
穿汉服的男生对穿jk的女生写:"山河远阔,人间烟火,都想和你看看。"
女生回:"那先陪我去听相声。"
莜莜忽然明白,所谓"传统年轻活法",就是让他们在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韵脚。
夏末,第一期《年轻的国风》开剪。
莜莜熬了三个通宵,张云雷全程陪坐,端茶倒水点外卖,偶尔被拉去做"试看员"。
看到感动处,他红着眼眶吐槽:"你这哪是纪录片,是催泪弹。"
莜莜把纸巾糊他脸上,"艺术来源于共鸣。"
片子上线当天,#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学三弦#冲上热搜。
官媒转发点评:"当传统嫁接青春,每一根弦都在共振时代。"
数据汇报会上,平台总监冲莜莜竖大拇指:"林导,第二季预购吗?"
莜莜看向身旁——
张云雷正低头回微信,是天津幼儿园邀请:小朋友想听《探清水河》启蒙版。
他抬眼,对她比了个"ok",用口型说:去拍孩子们。
莜莜笑,转头冲总监:"预购可以,但下一季主题——"
"娃娃的国风第一课。"
九月初,幼儿园操场。
三十个奶娃娃排排坐,张云雷抱儿童版小三弦,声音奶凶:"小朋友们,三弦有几根弦呀?"
"三——根——!"
"真聪明!奖励你们听故事~"
莜莜蹲在小朋友中间,举小型相机,镜头里——
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