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
傍晚时分,霞光将海面映得微红,一浪接一浪地涌上岸,拍打着礁石。
李二宝将车停在一处临海的缓坡边,车尾正对着落日,整个视野开阔无碍。
他没急着离开,车窗半开,晚风灌入,带着海腥与热带草木混杂的气息。
他从副驾驶位置拿出随身平板,点开搜索引擎,在输入框里敲下那三个字——
“林慎初”。
清音寺功德碑上,那块最新刻下的“高香碑位”捐赠人。
他没有过于把精力放在已经在发酵的舆论上,而是开始寻找这个人的信息。
不为发生过的事情焦虑,不为做过的决定纠结。
是李二宝在进入监狱之前,就习惯的性格。
短短数秒,搜索结果跳了出来。
第一页只有寥寥数条,大多是一些官媒会议记录、政务报表,信息干净到不正常。
他稍稍皱眉,继续翻页,却在第六条结果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标题。
“十年前新闻稿:林慎初出席东南沿海四国联合打击跨境毒枭协调会”
他点开,页面加载缓慢,像是档案馆里挖出的旧资料。
内容不长,只写了一句关键描述:
“林慎初,曾以非编身份担任曼国西线特别协调办顾问,为期两年,后转入曼国情报通道处理组,现无固定公开职务。”
再往下,是一张略微模糊的会议合影。
照片中,林慎初站在偏后排,一袭素色中山装,眉目寡淡,头发花白,像个普通退休公务员,唯独那眼神冷静得像刀。
李二宝轻轻吐出一口气,又继续查下去。
很快,他调出一个翻译过的“境内通商企业备案名录”。
这一份资料通常不会被媒体引用,但在某一页,他再次看到了“林慎初”的名字。
“林慎初,现任曼国-清市产业走廊协调会特别事务联络人,具有外交信号豁免权限。”
他眼神一敛,指尖在屏幕上一顿——
“外交信号豁免权限”,是曼国国内阁系统才有的权力,意味着此人可在无预警的情况下直接出入多个政务中枢。
甚至包括曼国内阁府、王家对外基金会、国家边境军情协调处。
他继续搜索。
第三条隐藏得更深。
一个早已停运的“华泰边界危机联合机制”文档提及:
“协调代表林慎初,为曼国南线特区与联合经济走廊高危事务常驻代表,具跨部门调动、边防豁免、文书免签等特例。”
李二宝坐在车里,手指在屏幕上轻点,眸色一点点深了下去。
这不是一个普通人物。
而且,是个很危险的人物。
他不仅是政界、商界的“联络中枢”,更像是整个曼国“政黑灰”三线融合区域的协调者。
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不在体制内,却能调动体制资源;
他不见于公开,却可穿行政商之间无人阻拦。
关键是,他并非公开任职人员,连最基础的履历都不完整,只有在旧的军情或区域协调记录中才能偶尔看到“林慎初”这个名字。
李二宝将平板放回副驾驶,靠着椅背,半晌不语。
李二宝靠在座椅上,目光落在渐暗的天边,脑子却没停。
四国联合行动。
那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执法互助”,而是实打实的“边境战线协调”,牵涉军情、人道、跨境特权、人身处理权限等灰色条约条款。能参与其中的,不是部级高官,就是特许通道的“影子节点”。
可林慎初,竟以“非编身份”列席其中,且不是一次。
一没有军衔,二没有党务背景,三无实际挂职,却能以顾问、协调员身份出现在这种极限碰撞地带——
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人,是曼国真正意义上的“不可查询人员”。
他代表的不是某个部门,而是某种规则之外的意志。
更恐怖的是——
他不在权力的“前台”,却能操纵权力的“后台”。
换句话说:
体制内无法对他发号施令,但体制内的人,会听他一句话动身。
这种人如果站在自己对面,不需要出面,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李二宝可能连下周的日出都看不到。
李二宝眼神沉了几分,敲了敲方向盘。
他突然意识到——
这个人,比王远东更危险。
王远东再狠,也得通过资本、暗线、合法外衣来撬动权力,是靠工具。
但林慎初,本身就是工具制造者。
而让他更不安的,是素瓦夫人。
那个高傲、果决、自持尊严的南岛贵族女子,曾在龙腾号上、曾在密会中、甚至在瓦猜被捕那一刻,都表现得足够强硬、冷静。
可她到底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