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国首府,澜湾私人酒会。
水晶吊灯折射着温润光芒,酒会厅内乐声悠扬,宾客低语交谈。
这里没有媒体,没有喧哗,所有出席者非富即贵,谈吐节制、语气沉稳,仿佛每一句话背后都牵动着某条产业链的命脉。
王远东身穿深蓝礼服,神情如常,正与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交谈。
“南湾那条物流走廊,”
老人语调温和,“只要你的人能协调下来,曼西岛链的通关配额,我可以代你推进至内阁会议层面。我们的人脉,不用白不用。”
“先生若愿出手,自是王某之幸。”王远东举杯致意,态度谦和。
老人满意地颔首,随手从胸前口袋取出一张镶金名片,推了过去:“我外孙女正筹备一家泛东南亚融资平台,若有机会,不妨看看她的方案。”
“她年轻,但很聪明,方向选得准——你是明白人,知道下一代更看重什么。”
“我一定认真拜读。”王远东点头应下,脸上始终挂着得体笑意。
正说话间,一道黑影悄然靠近。
王远东敏锐地察觉到身后的异常,偏头一看,是他的随行秘书季文。
“老板。”季文低声道,神情间隐隐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王远东眉头轻挑,转头朝那老者一笑:“失陪片刻。”
放下酒杯,他随季文穿过酒会人群,来到侧廊一处隔音良好的亭台内。
这里远离宴会核心区域,光线柔和,琴音模糊,显得格外寂静。
“说吧。”王远东站定,语气沉着。
季文没立即开口,只是将手机递了过去。王远东接过,一眼就看到屏幕上的新闻推送——
“昔日港城影后沈蔷车祸真相再起疑云,警方五年前结案报告或存重大漏洞”
标题下,是一张高清剧照。画面中沈蔷身着青衣,倚门而立,眉眼温婉,笑意浅淡。
王远东神情顿住,眉头缓缓皱起:“什么时候的事?”
“半小时前。”
季文压低声音,“港媒先发的,然后几家自媒体快速转发,现在东南亚几个新媒体也同步跟进,曼国这边的中文频道也临时插播了。”
王远东眉头缓缓拧紧,语气仍是淡淡的:“反应很强烈?”
季文点头:“非常强烈。”
“是的,非常强烈。”
季文解释道:“是港岛那边先爆的,一家老牌八卦媒体放出的短视频和旧照片,三分钟之内被二十多个账号转发,现在已经扩散成全平台热搜第一。”
他稍顿了下,继续补充道:“我们实时监控平台显示,短短十分钟内,微博、脉讯、港城区块论坛,还有几个东南亚本地新闻转发平台的点击量破了千万。”
“更关键的是,参与讨论的人数指数级上升。”
“原本我们预估,这类旧星新闻热度会维持在中等偏上,可现在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港城那边的两大电视台也在跟进,甚至还有一家英资媒体下属的娱乐栏目,专门请了当年的节目策划人做连线,节目中直接说……”
“沈蔷当年的死亡报告,从头到尾就没让他们这些人看过原件。”
季文语气低沉,却藏着一丝惊疑:“现在不只是普通粉丝在声援,连娱乐圈几个老牌编剧、导演都发文暗示,当年沈蔷的出事时间点‘不那么巧合’,疑点重重。”
“而另一边,在东南亚这边,已经有泰文、马文的娱乐频道主动开始翻译字幕,准备放送这条新闻。”
“还搭上了几个时政账号,把沈蔷事件同当年的文娱基金爆仓连在一起炒。”
他看了眼王远东的脸色,又继续道:
“曼国这边的中文新闻频道,原本是只播一条通稿,结果临时插播了视频,还调了档期,把明早的讨论节目提前到今天晚上。”
“这一波不像是有人随手放料,而是一次高度策略性投放,节奏、平台分布、话题点控制得都很精准。”
“而且……”他略微压低了声音,“目前已有至少六家大号开始串联‘追查真相’话题标签,有迹象显示,是舆论机构在背后推波助澜。”
“我们虽然在几个社交平台有布点,但目前封不住。”
王远东眉头轻蹙,目光一寸寸沉下。
“目前判断,是‘有组织、有准备、提前预埋’的投放行为。”
季文低声补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爆料。”
“最可疑的,是他们选择的这个时机。”
“港府内部恰好进入人事调整的‘静默期’,几大部门的发言人都在过渡,这就意味着——哪怕想回应,也来不及定调,等到内部统一口径,这一波情绪已经炸出去了。”
“整个港城警方和新闻署现在就像是被堵了喉咙,反应不出手。”
王远东盯着那张照片几秒,轻声道:“他果然动的是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