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九点半,南湾会馆门前。
李二宝从台阶上走下,阳光已升高,车道旁的棕榈树被拉出一整排沉静的影子。
他站定在车边,没有第一时间上车,而是从上衣口袋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根烟叼在唇边,划火点燃。
风从城市那头吹来,卷着海的腥味。
他站着没动,眼神静静落在远处车流,仿佛刚刚那场压迫性十足的会谈,还残留在他肩头。
烟抽了半截,才抬手掐灭。他扔进路边垃圾桶,低声说了句:“姓韩的,也终于撕开皮了。”
说完这句,他才坐进驾驶座,关门、启动车子,动作一气呵成。
曼国首府的主干道上,车流川流不息。
他开得不快,像是在顺着早高峰的节奏散心,窗户开了半边,风声掠过耳畔,也带来了一丝莫名的躁动。
刚拐入东向的商务区时,前方高楼上的大屏幕忽然亮起。
他余光一撇,视线顿住。
那是一条电视新闻的现场画面。
大屏幕上,一位曼国语女主持人正坐在演播桌前,眉目端正,语速平缓而清晰,身后则是一张画质清晰的老照片。
一名身穿旗袍的东方女子,笑容温柔,站在旧港城湾畔拍摄的布景前。
她眉眼带光,风姿绰约,像极了那个年代影视封面的海报女主。
李二宝眉心轻蹙。
是她。
江源诈死案中,那位曾“车祸身亡”的港城一线女星,沈蔷。
照片背后,主持人仍在继续讲述新闻:“……关于曾经被认定为因交通事故罹难的港城女星沈蔷,本台收到匿名线索与材料,已转交本国警方调查,目前尚未有官方回应。”
“但据多家港媒同步报道,沈蔷死亡案或存在程序瑕疵,甚至涉嫌身份伪造……”
这时,画面转换。
原先的老照片被替换,播放起一段视频。
画质不高,应该是从某个监控中截取的,只见模糊灯光下,一男一女在港城某停车场出口短暂停留。
画面中女子虽戴着帽子与口罩,但神态、动作、身形都与当年的沈蔷极为相似。
视频底部标注着:“匿名投放,视频为五年前港城西湾海景停车场摄于事故后两周。”
李二宝轻轻吐出一口气,刚准备加速离开,手机震动了起来。
他扫了眼来电显示,是杨露。
他接通:“喂。”
电话那头是她干净利落的声音:“李先生,第一阶段投放完成了。”
“刚刚那段视频和背景资料,是我们下午四点整上传的。”
“到现在不到三个小时,已经被港城二十多个主流媒体引用转发。”
“警方没有回应,但群众反应非常激烈。”
“沈蔷的旧宅外现在已经围了上百个粉丝,送花、点蜡烛,还有媒体拍到有人手举牌子要求‘查清真相’。”
“另外……港城警署那边,也有几十位自发聚集的粉丝,情绪不小,有人举着‘拒绝被消费的沈蔷’横幅,有人喊口号,质疑当年警方是否有失职。”
她语气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兴奋,“这波投放的扩散速度,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
李二宝望着前方缓慢移动的车流,淡淡问:“港府内部,有反应了吗?”
杨露说:“目前还没有正式回应。但我查到内部通讯,有一份紧急舆情简报已经流传出来了,港府舆情组正在协调几家亲官方媒体‘统一表态’,试图引导风向。”
“不过效果不一定好,现在爆炸得太快。”
李二宝“嗯”了一声:“这个事压不住。”
“沈蔷的死,原本就是疑点重重,现在被公开视频一激起,公众情绪会快速发酵。”
“港城的人讲情怀,尤其这种时代记忆型的女星,是很多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你现在告诉他们,那个女星不是车祸,而是知道了一些秘密,然后被人害死……港城整个文娱圈都得炸。”
杨露笑了笑:“那你现在看到新闻了?”
“看到了,”李二宝回头瞥了一眼街头大屏幕,“就在我车上,大屏播得清清楚楚。”
“曼国这边媒体也在转。”
“沈蔷当年红遍整个东南亚,很多死忠粉,当年她出事,还有人为此寻短见。”
“到现在沈蔷也被曼国誉为,近五十年来,最火的明星。”
“现在被曝出来,因为牵扯商业秘密,被人陷害。”
“那不只是文娱界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当年好几场基金运作、股权腾挪,还有那场并购基金的主责人——江源。”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你是说,要把第二阶段重点转到江源身上了?”
“还不急。”
“我们第一阶段,只是揭开沈蔷之死可能有疑云的舆情层。”
“第二阶段,得等港城那边官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