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盈利模式依然模糊的市场。
对于用户而言:虽然享受了短暂的“补贴红利”,但如今面临价格上涨、选择可能减少的境地,并且,长期来看,如果平台无法找到健康盈利模式,最终受损的依然是服务质量和用户利益。
对于骑手而言:订单量下滑意味着收入减少,而平台的降本增效压力很可能转嫁为更严苛的考核和更低的单价,生存压力巨大。
对于商家而言:摆脱了“二选一”和强制促销的绑架,但同时也失去了补贴带来的流量红利,需要重新适应没有“外力”刺激的自然客流,运营挑战不减反增。
分析师们指出,外卖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三高一低”(高人力成本、高运营成本、高技术创新投入、低毛利率)的苦生意。
此前资本驱动下的补贴大战,扭曲了市场的真实成本结构和价值规律,营造了一种虚假的繁荣。如今潮水退去,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骨感的现实。
在媒体的喧嚣之外,市场内部的各方参与者,则在冷清的环境中,各自舔舐伤口,调整策略。
每团和饿了吧不约而同地开始强调“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体验”、“深耕供应链”和“探索新的增长曲线(如即时零售)”。
大规模、无差别的补贴已被内部明令禁止,营销费用被大幅削减,考核指标也从单纯的订单量增长,转向了用户留存率、客单价、利润率等更健康的维度。
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优化传闻也开始甚嚣尘上,预示着“降本增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徐为正和曾庆阳都变得异常低调,不再公开谈论市场份额和宏大愿景,转而强调“合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至于京西外卖,一直在往高品质外卖方面努力,似乎还有进一步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