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3 / 4)

仗剑江湖 骑驴上仙山 7416 字 8个月前

民姓陈,而他姓徐,说到底最后是要入徐家的祖坟,至于其他,自己并不欠天下人的,也不欠这陈铮的,无论自己再怎么退,现在瞧着那对仆人的把式,就是冲着自己的头颅来的。

想到此处,徐江南眸子精光乍现,也是逐渐坚定下来,一人孤酌了好久,眼见这人还没有睡醒的迹象,走到船外,秋风顺着湖面掠过,一身清爽。

徐江南瞧着天色,又看了眼湖光潋滟的湖面,悄悄撑篙,往对面行驰过去,等离着湖岸大约百来步的样子,一篙助力,身影借机跃起,下落到湖面的时候,脚尖血色气劲一闪而过,轻点湖面,涟漪泛开,等到还有十来步距离的时候,又是翻身一跃,在空中腾了几圈,稳稳落在湖岸上。

朝着后面湖中心一望,看见小船又是悠悠的荡回湖中心,这才整了整衣襟,往书声琅琅处走了过去。

而乌篷船里的李显彰在徐江南离船的一刻,就已经睁开眼,又是回到了之前处事不惊的神色,看着徐江南故意留在船上的酒壶,很是牵强的一笑,给自己倒了一杯,饮了下去,很苦,一股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只不过他爹比不上徐暄而已。

渐次上山,先是湖边一行烟柳,往上桂子渐生,松木苍翠,背后又是潋滟如碧的湖光,自成一方小天地,风景如画,徐江南又饮了酒,一腔惬意,奈何不是个才子,做不得扬名的诗,就连骑驴吟灞上这样有些煮鹤焚琴的生硬憋词也做不出来。

穿越过一方石碑,上面写着居义斋,再往后是一方小巧楼阁,很是简朴,读书声便是从那方楼阁传了出来,徐江南并没有去打扰他们,这是真正的道不同,凭借记忆背着剑匣,悠悠往山上走去。

大约一刻钟后,记忆里的竹屋显现出来,一老者踩着草履就在竹屋外面的小菜圃里低头侍弄,手上拎着小木锹,时不时蹲下,松松土,徐江南缓缓近身,见到菜叶葱翠欲滴的长势也是知道这老者极为用心,并不是故作姿态。

徐江南懂点农活,山上清凉,种东西并不容易,尤其是凉秋时分,说不定一夜起来,菜圃就全部黄了叶,烂了根。

徐江南没有惊扰这老人,安静的站在菜圃外面,张望了下四周,全是秋风扫落叶的瑟瑟声响,等到老人忙外农活之后,拎着小木锹看到站在外面背着剑匣的徐江南,并不意外,先前李显彰已经给他通过气,眉眼深深说道“来吧。”说完之后,便从菜圃出来径直朝着竹屋过去。

徐江南反倒是有点意外,毕竟他不知道李显彰早就来过此地铺路,或者说他都不知道谁是李显彰,不过听到老人的话,没有忤逆,站在竹屋门前,满屋子都是竹子的馨香,还弥漫着些许酒气。

老者进屋之后,回首望了眼踟蹰在门外的徐江南,瞧见他努力的在台阶上刮着鞋底的泥土,怔怔一笑,慈眉善目说道“没事,就这么进来吧。没那么多讲究。”

徐江南羞赧一笑,没有矫情,带着一鞋底的泥土,入了屋。

进屋之后,老者让徐江南先坐,自己则是入了内室。

徐江南坐下后,随意拿起搁在几案上的书卷翻阅,都是些之乎者也,圣人曰的东西,看不太懂,不过那个摆放在角落上的竹简却是引起了他的注意,见着老者还没有出来,随手拿起最上面的竹简,摊平开来,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都不是古旧的文献,也不是孤本,而是记载的流水小事,和听来的传闻故事,末尾处时不时还有一番点评,只言片语,不过都是他能看懂的道理,都是些类似知足常乐,居安思危的东西。

往下看的时候,其中有个故事很有意思,用的春秋笔法,字数寥寥,大致是说原来北宋有个人,一天下雨,家里塌陷了一角,儿子瞧见之后,同他说,如果不修缮好,怕是会有偷儿,隔壁邻居也这么同他说,第二天果真来了贼,家里丢了东西,这个人却是赞赏了儿子,怀疑是邻居偷的。

徐江南正看的入了迷,谢夫子从内室出来,徐江南听到动静,合上竹简,不过已经为时已晚,谢夫子瞧见徐江南的作态,没有训斥,而是和颜说道“都是老夫闲暇时间写的,上不得台面。看得懂”

徐江南点点头直白说道“认得字,谢夫子写的比那个好懂。”说完指了指一旁的圣人书籍。

谢夫子和蔼坐下,将手上的东西搁在一旁,说道“你认识老夫”

徐江南抿唇说道“猜的,刚在山下的时候碰到一个人,说先前在山上同谢夫子饮过酒,还说谢夫子最为平易近人,刚进屋的时候闻到过酒气,没有散。”平易近人显然是徐江南自己加的,这种将好话夹在在真话里面的小伎俩徐江南还是很熟练。

谢夫子一怔神,自然知道徐江南口里说的那人是谁,用手点了点徐江南,笑着说道“滑头,你们两啊,都是滑头。”

徐江南微微一笑,默不作声。

谢夫子将酒提了上来,说道“也好,先前老夫陪他喝了几杯,如今也陪你小酌几口,有些话,借着酒才好说出口。”

徐江南倒是有丁点疑惑,主要还是这谢夫子好像知道自己要来一样,而且像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过这不是他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