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徐盛(3 / 3)

看一个将领是否能够出名,除了要看他的战功,他参与战役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徐盛的战功是很强大的,但他参与战役对三国时期的整体局势的影响都不大,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他就算没有参与这些战役,这些战役大概率也会赢。

就算输也不会输得很难看,二是他参与的有些战役赢了,对东吴有好处,输了会让东吴有所损失,

但不管输赢结局如何,对于整体上的局势都不会造成太大的改变。

徐盛的经典战役就是曹丕三路伐吴的洞口之战,在这场战役中,他及时组织好残余的军队抵抗,

为东吴援军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不看这场战争的全局,自然会认为徐盛在这场战争当中居首功,但其实在这场战争中起到首要作用的是朱桓。

朱桓在这次战争中,以5000人大破敌军数万人,相比之下,徐盛的功绩就显得没那么夺目了,因此徐盛在这场战役中只是居于次要的地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洞口之战之前的濡须口之战,这一战中,徐盛出了他惊人的应急能力,

为东吴减少了在这一战中的损失,但同样令人尴尬的是,这一战当中的首功是当时的主将吕蒙。

徐盛就这样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他在某些战争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作用对于整场战争的影响力并不大。

徐盛没有主导战争的能力吗?并不是的。公元224年的魏吴广陵之战就是由他主导的。曹丕再次率大军伐吴,

徐盛想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用木桩和苇席,一夜之间就建成了数百里疑城假楼,筑起了严密的的防守,让曹丕只能望江兴叹,悻悻而归。

徐盛成功逼退了曹丕的军队,守住了吴国,而且这次战争,吴国几乎不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徐盛这次居功甚伟,然而,他还是不能成为三国时的头部名将,因为这场战役中决定胜负的最大因素不是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