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明白了——”卜清芳到现在才算是真正地明白了,目光都清澈了不少。
这样看来,李学武让她准备去营城港区倒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了。
直属集团,又是集团对外贸易的关键出海口,还是扼守整个辽东工业体系运作的关键节点,在职级上就不会弱了。
是要考虑对标其他港口管理机构,集团万万没有堕了自己威风的骚操作。
就算是虚的,也会把港区的主要负责人职级与同行对齐,这样也好谈工作。
再一个,新单位也有新单位的好处,她从集团副秘书长的岗位上下去,也带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这绝对是正经的好事。
“还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卜清芳这一句说的十分坚定,话语中有没有其他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这工作上的信任本就是你懂我懂的关系,有些话说出来就不灵了。
“行,那就这样,你先忙你的。”李学武站起身,微笑着说道:“我去见见董副主任,刚刚这些工作就辛苦你了。”
“啥辛苦不辛苦的,能帮上你才叫值得。”
卜清芳话说的十分漂亮,笑着送他出门,嘴里更是讲道:“只要你别忘了我这份人情就行啊,否则我就只能去找李主任说理去。”
“呵呵——”李学武轻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道:“李主任讲理?”
——
按照行程安排,李学武要见董文学的,这几天他是没去家里拜访。
很简单,此时两人的身份都有些敏感,除非是必须的场合,否则尽量不见面,不给别人留下什么把柄。
但在办公室见面就没人能说什么了,正经的工作关系,到哪都说得清。
同董文学见面,李学武也是有备而来,是关于他在辽东的调研报告。
其中的一份已经呈给了李怀德,但老李还在看,没给他回复。
见董文学也跟这份调研报告有关,毕竟是站在他的角度对董文学在辽东的工作做了总结。这份总结有好有坏,总得掰扯清楚,否则他回到辽东开始依照这份调研报告做调整、做工作,要寒了老师的心。
无论董文学有多支持他的工作,也避免不了人心的纠葛,事情是人做的嘛。
李学武要做事,总会要否定一些他的政策和工作,他会不会不高兴?
“你的能力和眼界一直都是李主任和我所信任的。”董文学认真地翻看着手里的报告,微微点头讲道:“人无完人,我也不是完美主义者,更不是吹毛求疵。”
他抬起头看了坐在对面的李学武一眼,道:“你不用在意我的感受,从辽东离开的那一天我就有这方面心理准备。”
见李学武要说话,他又摆了摆手讲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挑出我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修复,我是很高兴的。”
董文学笑了笑,说道:“我从来都没想过,也不相信你会行萧规曹随之事。”
“其实我更想省心些。”李学武笑了笑,也很坦然地讲道:“就是不由心。”
“我当然理解你。”董文学先是放下手里的报告,这才双手交叉搁在小腹前讲道:“年轻人总是想着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是好事,总不能等到七老八十了才想起来要奋斗,要创业,太荒谬了些。”
“我说你啊,还是多听听李主任的那句话。”他缓缓点头道:“放下包袱,大展拳脚,放开了干,我们都支持你。”
作为李学武的老师,他当然有这个意愿,可李学武不能信任李怀德。
至少不能像信任董文学这般地信任李怀德,别看董文学是这么说,其实他不知道李学武如何想吗?他清楚的很呢。
他这么说是为了缓和李学武同李怀德之间的关系,也是李怀德调他回京的一个目的,这更是他的主观意愿。
别不信办公室里的谈话能传到李怀德的耳朵里,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
李学武回京这一趟,不就是为了这份调研报告,为了能得到集团上下的支持,好能回辽东大展拳脚嘛,董文学很知道。
但现实情况是,李学武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这么想太不现实。
可李学武也在争取,只要李怀德能点头,再加上他能确定的几位领导。
这也是实践他在集团的影响力,以及检验他离开集团中枢以后的实际影响力。
第一个要见李怀德,第二个要见董文学,再要见就是程开元了。
为什么?因为程开元是集团主管工业工作的分管领导,是集团所有工业企业的决策人,李学武现在也是他的下属。
李学武的身上还兼着冶金厂管委会主任的职务,自然要算他的下属。
不过李学武还是集团的秘书长,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所以两人的关系很是微妙。
微妙之处不在秘书长,而重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是隔在程开元与集团主要工业企业中间的这个临时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