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看不上。
就像是老公鸡,觉得自己不叫,天就不会亮,日头就不会出来是同样道理。
太过于狂妄自大了”
主动开科举
高启以为他们的人足够多,他的名声也足够大。
字典竟然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好在韩成脸皮也是很厚的,转眼之间就把这点儿尴尬给消除了。
原本她就觉得,自己的这个女婿足够优秀了。
“你说的很对,这点儿确实是咱在之前疏忽了。
这怎么可能会好解决呢
好解决的话,自己用得着苦恼这么久
“岳父大人之所以觉得不好解决,是因为岳父大人的一些想法,没有转变过来。
朱元璋道“妹子,你不懂,那些文人一个个都是贱皮子。
不过这套办法,却还不够完善。
只有拿刀子,不时的砍下几个人的脑袋,再用鞭子抽着他们,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干活。
但是,在咱之后的该如何做,咱心里确实有些没底儿。”
有了说文解字这样一本字典存在,朱元璋他们再理解起字典来,就非常的容易了。
治国理政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说一点都没有,可也差不多就是等同于没有。
若是没有这东西,想要推行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根本不行。
比咱所想的那个折中之策,好的太多太多”
与其说咱指望着这些文臣官员们治理天下。
“字典这是什么东西”
都做出了多少烂事。
还不时能够看到一些说简化字不行,应该全部使用繁体字之类的论调。
这下面的经历,是最锻炼人。
这样根本不行。
偏偏还一个个傲气的,很觉得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一样。
反倒不如说,咱是指望着下面的众多胥吏来治理天下。
在任上肯下功夫,肯学习,做出突出政绩的人,则向上升迁。
他们难以胜任。
都是前面的皇帝,给他们的地位抬的太高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岳父大人指望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政务,各种事情都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又怎么可能
这字典才是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想要在大明推行简化字,推行拼音,其中的前提,需要先编撰出相应的字典来。
也坐在这里,扭头望着自己的二姑父。
都是不由将目光齐齐望向韩成。
这是朱元璋很少出现的状态。
这是个他没有听说过的新名词。
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之争,哪怕是韩成所生活的年代,简化字都已经推行了多少年了。
毕竟自己在此之前,可以说是把整个房屋都给拆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拼命读书,想要出人头地。
结果,清朝对于他们这些人,是真的不客气。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朱元璋坐在这里,想着韩成给他出的这个主意,越想越是激动。
哪怕是朱元璋,动用皇权强行推行也不成。
朱元璋又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口中,一边咀嚼一边道“这是肯定的。
等待着二姑父开口。
比如当初高启那一帮子文人,就自视甚高。
“岳父大人说的真对,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这些人在其中,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传话的作用。
很容易造成混乱。
还陷入到了原来的思维里。
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名字,说实话,韩成在后世之时都有听过。
他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停科举,兴国子学。
倒是讽刺的很。
你这个办法好真好
今后咱就采用了
咱必须要将这个事情给推行下去
只要有足够多好用的胥吏,这些所谓的文臣官员,再少上个成,甚至七八成,咱觉得大明都不会多混乱。
还是你这个办法好
对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不好用这件事情的苦恼,朱元璋已经是好多年了。
按照偏旁部首,或者是拼音给它们排序,并对每一个字进行注音,注释,同时还要规范书写笔画的典籍。”
这岂不就是韩非所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重八,有些时候该柔和一点,也要柔和一点,也不能只打打杀杀。”
最终的结果,还是如同韩成给自己所说的大明未来那样。
有了这个补充之后,岳父大人再开科举,能够获得更多的有用人才。
带着一些咬牙切齿的模样,仿佛嘴里的肉,就是那些文官们一样。
但没过多久,又变了脸色。
不过若是有了这字典,那可就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