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把祖坟刨了!(求月票)(2 / 6)

破书,写几个字,念上几句之乎者也,没什么干实事的能耐,就喜欢拿咱小时候没上过学说事。

就更不要说在洪武朝了。

就是那个叫许许慎,对,就是叫许慎

咱没有记错

就是他编撰出来的。

咱这个时候所任命的文臣武将,真正掌管权力的,那都是跟着咱打天下的人。

朱元璋任何政令颁布出去,高启这帮人就会各种的唧唧歪歪,进行冷嘲热讽。

教授国子学的学生,比较务实的知识。

韩成道“科举肯定要开的,这是选拔人才,同时也是给下层往上层走的一条路。

朱元璋觉得韩成是在开玩笑。

朱元璋此时要弄一个简化字出来,很多人的反应,肯定会特别的大。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能主动开科举呢”

韩成倒也没有卖什么关子,直接开口道“岳父大人,岳母大人,我所说的这种东西,其实是很简单,它的名字叫做字典。”

若是不想办法进行解决,免不了人死政息的下场。

但是后来,咱却逐渐的发现,事情和咱想的不一样。

韩成所接触的第一本字典。就是那种上学时,使用的小本新华字典。

杀起文官,杀起读书人来,真能下得去手。

怎么听起来竟如此之神奇

原本朱允熥这孩子,吃饭吃的不亦乐乎。

不给他们官做,让他们先去做胥吏。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简化字也好,还是汉语拼音也罢,都有了依据。

正如岳父大人所说的那样,科举是不可能长时间废除下去的。

朱元璋听到韩成的话之后,多少显得有些疑惑。

让下层之人,能够看到向上走的路,给他们一些希望。

“对对,就是这种东西。”

他自以为高贵的文人身份,在朱元璋这边根本不够看。

自己完全不必再多麻烦,解释太多东西。

以往科举考得好,就可以当官。

这才是真正解决事情的办法

这也是朱元璋最为苦恼的地方。

岳父大人,你若是想要重开科考,按照这种办法行事,所取得的成果,肯定要比原来好。

把许许多多的人,都停的望眼欲穿。

主动开科举的话,那事情岂不是更加的麻烦了

还不如自己现在所用的折中之法好。

再一步步的往上爬。

明朝中后期,就是太惯着这些文官士绅读书人了。

还没有咱用国子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用着顺手。”

现在看来,他比自己想象的更为优秀

结果你小子倒好,你小子比咱下手还要狠啊

如此说着,却也是放下心来。

一般最低的,也都是到下面做知县。

咱一点都不怕

可偏偏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以为离开了他们,咱这大明就运转不下去。

他们好大展拳脚,一飞冲天。

然后让他们去做事儿。

这让韩成微微有些脸红。

肯定是难以做好的。”

让他们迷失了自我,认不清自己了。

只要能够将之推行下去,并在大框架上成为定制,今后算是有朝一日,文官再次独大,那也要你给咱说的那些情形,要好的多

真正的治国本领没有多少,眼高于顶,自命不凡的却很多。

嘴巴比谁都能说,可若是论起干实事的能力,十个里面有一个能干的都没有。

咱充其量只不过是稍微给他们的祖坟松了松土。

不过他并没有开口询问。

还觉得你给他们的太少,对你心怀怨念。

如此以来,这东西肯定不能很好的推行下去。

朱元璋愣了一下

“你有给咱说过吗”

但是在咱看来,却是一个顶好的办法

可这只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韩成真不愧是自己的好女婿

招致他们不满。

做事情能力差的人,今后就永远做胥吏。

那些文人们的嘴是什么样子,咱可知道的很清楚。

只会把这些想法,给牢牢的压在心里,谁都不告诉。”

从而令这政令的效果,大打折扣。

咱岂能不知道这些人,一直想着和咱共天下

做梦去吧

听到韩成的这个解释后,朱元璋一下子就变得恍然大悟起来。

解决这个重大的隐患。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毕竟自己真正的意思,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多少是有些石破天惊。

而韩成在这里,又吃了一会儿饭,等到朱元璋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之后,便望着朱元璋再一次开口道

咱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