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都是什么规则,什么道道。
朱标在这上面的看法,还是很可以的。
传奉官也处在官员鄙视链的最底层。
所做出来的事情,正中他们的下怀。
“你说的对咱也是这样的看法。
而这些人被授予的官职,也不只是工部文思院和锦衣卫了。
记载上就是如此说的。
韩成摇头道“不是,岳父大人你千万不要多想
成化帝虽然有功有过,但真论起来,他的功是要远大于过的
不过因为数量少,文官集团反应依旧不大。
在他们看来,朱见深肯定做出了一些罪大恶极之事。
让他们跟着敲敲边鼓,帮着做事还行,别的真不行。
始皇一统天下,刘邦建立大汉,包括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刘彻打出大汉雄风,再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朱元璋自己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最终才走上了造反之路,并当上了皇帝。
他忍住满心吃瓜的情绪道“那个岳父,没啥,就是忽然间想起了一些事情。”
原为会州卫草场。”
“韩成你再与咱说说,见深这孩子还有什么不足。”
这种官职滥授的情况,让文官士大夫们非常不满,所以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但是,他们却也是最容易霍乱天下的。
他可不会惯着这些官员。
韩成只得道“除了这些之外,那另外一个大的过失,就是开皇庄的先河,让皇家带头搞土地兼并。”
非常时期就该用非常之法,如果有可能,那肯定是要堂堂正正的走正途。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把你作为皇帝需要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剑走偏锋的办法,那也是办法
情况不允许,那没有必要去墨守成规。
朱元璋闻言哼了一声道“这些你也信
这些文官们一旦做大,一旦抱团是什么德性,你还不清楚吗
反之,若是朝堂上下一片和气,你弄什么他们都夸你做的好,顺着你来。
说罢之后,朱元璋转头又望着韩成道“你这小子,一向挺聪明的,怎么这次就有些死脑筋了
你看不出来,这是那些人因为见深用了传奉官,给他们争夺了利益,损害了他们的权利。
看帝王,真的不能将之当成普通人来看到。
那皇庄确实也不多。
看一个帝王时,应该先将他当成一个帝王,然后再当做一个人看待。
等风头一过,他又故技重施。
在说这话时,朱元璋不自觉的,就握紧了拳头。
“停”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功大于过。
见深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掌握权柄,不动用这些不常用的手段,在咱看来很困难。
接连说出两件成化帝朱见深的过失,结果老朱却都是这种态度,
其余不说,只他登基之后,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倾覆,跌入无尽深渊。
他暂时还没有想到,该如何给朱元璋,朱标解释这件事。
“随着朱见深任命的传奉官越来越多,文官也越来越不满。
没了
开始遍布朝廷的各大文武机构。
心情大好之余,朱元璋忍不住又瞪了韩成一眼。
只要整体上是好的,那就说明这个帝王在位做的还算可以。
所以在咱看来,咱们这做皇帝的,就是要牢牢和众多百姓站在一起
这才是咱们最大的力量之所在
只要和这些百姓们,牢牢的站在一起,百姓越安稳,咱们大明的江山也就会变得越牢靠。
这让朱标也慌了。
分化他们的权利,限制他们的发展。
一旦出现这种反常的表现,那自然是出大事了
比如,说自己在十年之后去世。
而他们做出来的众多坏事,他们自己也不会承担,下面的众多百姓们都会将这些,给记在咱们的头上。
朱元璋闻言,皱了一下眉头。
但朱元璋非要理解成这个样子,他也没有办法。
不走科举的路子,引发大量官员的不满,导致官员群体动荡,这不就是一大过失吗”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咱怎么觉得,依照见深的性子,他不应该会这样做才对
你与咱仔细说说,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但同时也是说给朱标听的。
比如说关于朱祁镇的事。
帝王的属性,是要远远高于个人的属性。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百姓不和他们一心
当然,用韩成的话来说,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则,需要知道咱做皇帝的,屁股应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