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的纠错力量,这么大的案子,王崇古身为次辅,往下压,当张居正不存在吗?
万历七年,是张居正如日中天的时候,那时候张居正还在归政。
“林烃倒是有些能耐。”凌云翼看了看案卷,对这帮逆党的实力,有了新的认知,当时南衙还没拆分,南衙有六部衙门,这个案子,要在南衙过一遍,最终被卡在了南衙,没有了动静。
这南京衙门,大明养了一百七十多年,就是养条狗,来了贼人还知道叫两声。
但南衙士大夫觉得自己不是狗,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才是主人,北衙在吃南衙的粮,至于北方的军屯卫所,都是南衙士大夫们雇佣来看家护院的奴仆。
这些士大夫,就是这么理解南北关系,而且这种奇怪的认知,在南衙存在了一百七十余年之久,甚至成为了一种共识。
对于这种现象,凌云翼认为,都是惯的,欠屠。
凌云翼亲眼见过在朝鲜,文武两班的思潮,和这些人没什么区别,在朝鲜文武两班这些贵族眼里,大明天兵就是他们请来的保安,结果这些保安来了就不走了,还要占领,简直是岂有此理!
甚至一部分文武两班的贵人,还觉得,不是大明军拖后腿,朝鲜军,早就把倭国给消灭,占领倭国全境了,大明军不让朝鲜军攻灭倭国,就是为了留下倭国,让朝鲜不敢反抗!
凌云翼理解不了朝鲜文武两班的思维,他们甚至连粮饷都没付,一战灭倭这种暴论,大明军都不觉得能做到,但朝鲜这帮文武两班觉得可以。
凌云翼也懒得理解,他洗了两遍后,就再没人胡说八道了,他这种做法过于暴力了些,回到大明他改变了一些,至少他现在愿意查一查再杀。
李世达有些绝望,他连攀咬都做不到,除了三个命案之外,他身上还背负着其他的案子。
“双塘私市。”凌云翼开始审讯接下来的案子,双塘、横山港、鄞州、宁波,这条走私路径,在抄家的过程中,被查了出来。
双塘是舟山群岛的一部分,位于双屿私市的东南方向,自双塘交割货物后,船只走孝顺洋东屿,入象山县象山湾在横山港交货,车马至鄞州入宁波集散货物。
“不是我,是鄞州金氏负责,我就是拿点银子。”李世达赶忙说道,这个私市,他知道,但他不是主谋,是这个鄞州金氏三兄弟开辟并且维持运营,李世达觉得自己就是拿了点银子。
李世达的确拿了点银子,脏活都是师爷干的。
这个双塘私市,和双屿私市距离不远,海防巡检每年都会稽查,但每次去稽查,都有人通风报信,而且海防巡检几次查到了疑似走私贩私的活动,但案子很快被宁波府压了下去。
案子最终确定,还是凌云翼抄家抄出了证据,李世达保留了几封跟金氏三兄弟来往的书信。
审讯持续了两个时辰,多数都是证据确凿,询问口供,李世达不老实,说话遮遮掩掩,而且他真的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不就是拿点银子吗!
凌云翼让缇骑带走了案犯,带着案卷赶到了通和宫,奏闻了稽查的结果。
“陛下,这个李世达可能还有人会营救。”凌云翼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审讯的过程中,李世达有一种有恃无恐的情绪,显然,李世达不觉得自己会死,顶了天被皇帝褫夺官身功名,他还是李家大少。
“他想多了,王家屏带着晋党和工党的官员,跟李世达完全切割了。”朱翊钧摇头,将几本奏疏交给了凌云翼。
王家屏怒斥了李世达的行为,并且要求明正典刑,他让晋党和工党的官员一起表态,谁不愿意联名上奏,就跟着李世达一起蹲班房去。
至此,公开营救已经变成了不可能,暗地里营救,输贿凌云翼,恐怕要被凌云翼当成案犯给抓了。
“元辅呢?”凌云翼慎重斟酌了一番,还是在犹豫之后,才说了自己的担忧。
以前张居正还杀伐果断,现在年纪越大,张居正越来越保守了,万事都讲究个冲和。
三个已经固定证据的命案、一个私市案,李世达就是做了阁老,他都脱不了罪。
按照海瑞留下的反腐规则,贪不到五十万银,基本就是个革罢、褫夺官身功名,不会喊打喊杀。
贪点银子和做逆党,完全是两个性质,这私市犯了国法暂且不提,偷银子偷到了关税身上,这关税可是有一半要入内帑的,这根本就是偷陛下的钱!
张居正要是出来当端水大师,说什么求治过急,更张太骤,过激不近人情,事情会变得麻烦些。
“先生的确上奏疏劝朕仁恕,这个李世达的确也入了议贵,也就是三品官的范畴,但朕说服了先生,先生不会横加干涉。”朱翊钧点头,张居正确实说和了一番,但也就是意思了意思。
张居正作为首辅,他要维护高官利益,他也要站出来和稀泥,只不过诚意颇为不足,上了一份空话、套话的奏疏,被皇帝批示后,张居正就再没有说过了。
典型的例行公事。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