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侯于赵只是怪,不是坏(4 / 5)

头紧蹙的说道:“农垦局的重担,一个户部尚书恐怕压不住。”

“侯于赵贤能,但就是他那个脾气,陛下得宽容他一些。”王崇古倒是觉得侯于赵入阁没问题。

侯于赵入阁,唯一问题,是皇帝怕是得多次宽宥了,侯于赵说话直接,不喜欢拐弯抹角,顶撞陛下他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错了那种人。

侯于赵与人逆行,很多时候,都是如此,这事儿,明明不对,凭什么不能说呢?

比如他当初就觉得首级功不合理,军兵们、将帅们,甚至兵部诸公,都觉得不合理,但就是没人说。

侯于赵就说了,提出了五等功赏法。

“农垦局弄得好,他就是天天气朕,朕也只能容他,农垦局弄不好,朕就是力保,恐怕也惹非议。”朱翊钧稍微犹豫了下,才说道:“朕昨日做了个噩梦。”

“朕梦到朕在皇极殿,殿内、殿外丹陛广场,站满了大臣,这些大臣每一个人都长着无数脑袋,每一张脑袋上有无数张脸,每一张脸上有无数张嘴,每一张嘴里有无数个舌头,这些舌头同时在赞美朕。”

“连冉淑妃都吓坏了,连连请罪。”

朱翊钧真不是胡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那天,蔡树常告诉陈末,这侯于赵可能贪墨了船证、船契,朱翊钧就做了这个梦,在梦里,他躲着那些个舌头,可到哪里都是陛下圣明的称赞。

朱翊钧斩那些舌头,那些个舌头断了就长,朱翊钧知道是梦,但就是醒不过来,冉蕙娘真的被吓坏了,叫也叫不醒,还把王皇后找来了。

王皇后到的时候,还把御医给叫了过来,李时珍年岁已高,不便随行,陈实功、吴涟、庞宪三位大医官一起到了。

说来也怪,王夭灼一到,叫了两声,朱翊钧就醒了,除了满头的汗,没别的异常。

三位大医官会诊,望闻问切,确定皇帝无恙,就是心事过重。

朱翊钧其实真的非常担心,蔡树常听说的消息是真的。

侯于赵算是他的心腹大臣了,是万历维新的少壮派,侯于赵要是借着还田事,大肆敛财,破坏了浙江还田局面,这种心腹大臣背叛的感觉,朱翊钧是无法接受的。

若为真,朱翊钧觉得自己这疑心病还得加重些。

幸好,侯于赵只是怪,不是坏。

“咦!”王崇古打了个冷颤,连连摆手说道:“陛下这个梦,太吓人了!”

“臣要不要来守宫门?”戚继光听闻陛下如此噩梦,给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守宫门。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就经常做噩梦,只有让秦琼和尉迟恭守门,说是噩梦,大抵是防止有人造反,毕竟玄武门事变里,玄武门守将常何就是唐太宗的人,而且是玄武门能成功的关键人物。

“那倒不必。”朱翊钧笑着说道:“朕就是恼怒,杀不了那些怪人,斩不断那些怪舌而已。”

“臣遵旨。”戚继光俯首说道,他一个大将军去守门,陛下更睡不着了,万一这个大将军想做皇帝了呢?

“陛下,隔几年还是南巡一次为好,国事繁累,这南巡也算是休息下。”张居正给出了一个建议。

陛下的心事,多数都是国事,还是抽个空休息下比较好。

张居正很清楚的知道,陛下是个有血有肉的活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像表面上那么冰冷,像个无情的政治机器,只不过是肩扛日月社稷所系把陛下变成了这样。

这次朱翊钧召集了元辅、次辅、大将军议事,主要是就是决定是否对浙江方面减田赋、是否要抓捕第四级名册之人、侯于赵的人事安排等事儿。

王崇古详细查看各方奏疏,最后补充说道:“大明要应对一个新的危机了,人口爆发增长,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浙江人口增长变得明显了起来,尤其是缇骑在乡野之间走访,发现几乎每家都有孩子出生,有的是背在背上,有的是在家中,有的则是村头树下,妇人坐在石头上,或者抱着孩子,或者看着孩子。

人口爆发增长,对当下大明是大好事,但人口过多对大明而言,也不太好。

人口大爆炸、生态全崩溃、小冰川气候、田土完全被兼并、生产资料被垄断、朝堂昏乱、民乱四起、兵祸肆虐,这几座大山压下去,恐怕会造成中原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幕出现。

朱翊钧倒是觉得,可劲儿的生就是了,实在不行,都带着三寸团龙旗贴出海去,孽债都算他一个人的。

皇帝无能,喂不饱百姓,为了防止内压过高,把皇帝的龙椅掀翻了,只能如此了,朱翊钧是封建皇帝,他有自己的局限性。

朱翊钧在大臣们走后,宣见了侯于赵,说明了情况。

“老赵啊,你准备下,等来年开春就回京,户部左侍郎。”朱翊钧恭喜了侯于赵,作为久经考验的封建帝国战士又进步了。

侯于赵面色犹豫,他不是要纠正陛下,他姓侯这件事,宁远侯这么叫,慢慢的大家都这么叫了,他想了想说道:“陛下,要不,容臣在浙江再待五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