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建筑材料也是一个考验,所以是肯定不能施工的。
“需要这么长时间”
一开始说两年,现在告诉他要四年才可能完成,魏广德眉头就是一皱。
“提供更多的匠人,时间上就不能缩短吗”
魏广德开口提议道。
“很难,这块地儿够宽敞,但最多也只能容纳这么多人。
与其增加工匠,倒不是增加石料厂和石料运输的人手,保证材料足额供应。”
马里奥想想还是摇头说道。
魏广德要建的楼房还好不是那种要求特別高空间的大型建筑,只是局部要求一二楼空间相连,也不过才三丈高。
这样的高度,很容易解决。
像西方大教堂那种,动輒几十米挑高的建筑,修建起来才叫麻烦。
不是建筑上需要时间,而是修建时需要的附加设施,耗费非常巨大。
“今年务必把场地清理出来,该做的准备都做起来。
石料厂那边,你安排人最大限度备足所需砖石材料。”
魏广德对马里奥叮嘱一番后,回头又对自家管事吩咐道。
走出工地的时候,魏广德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眼。
西洋建筑的建造周期也太长了,如果换成中国传统木楼,一般就是三层的话,材料充足的前提下,一年就可以搭建完成。
当然,內部装饰只能用很一般来应对。
比如皇城里的宫殿,也是动輒数年功夫,但不是起建筑的时间,而是內部雕樑画栋。
皇城许多门楣等地方,或者门窗都是做成一定的造型,有的还会要求画师在上面作画。
加之皇家建筑,都是要求精益求精,自然颇费周章。
相反民间建筑就没那么讲究,只要结实赖用,那就很快了。
民间的两层小楼是建造起来最快的,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交付。三层建筑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半年。
可见木质结构房屋的建造周期相比砖石结构的建造时间,优势不是一星半点的大。
时间一晃而过就到了岁尾,朝廷各衙门也开始紧锣密鼓完成当年的各项工作的收尾工作。
有考成法在,大大小小的差事都得赶著年前完成上报。
而在內阁值房,今日小皇帝驾临,旁边还跟著冯保,是要看看户部向內阁工作的匯报,知道即將过去的万历九年朝廷各项收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之后才正式上奏,也算是广而告之。
户部尚书张学顏此时就手拿手札,缓缓读出今年的財政情况。
“岁入赋税和税收共计折银2310万两有奇,各项支出共计2250万两,太仓结余六十万余万两白银.”
听到今年財政有了结余,首位上的小皇帝和他身旁的大伴冯保,下手左边的张居正和右边的魏广德脸上都不自觉浮现出一丝笑容。
后面,张学顏又解释了2300万两白银收入里,粮赋等实物折银高达1870万两,剩余四百余万两则是来自盐铁茶税、关税、铸幣收益及换帖银等商税收入。
二千三百万两財政收入,绝对是大明二百年来最高的一年,而四百万两税银的记录,也是二百年来最高的,都是创纪录的收入。
虽然相比两宋高达五千万两的財政收入依旧差距巨大,但在大明朝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数据了。
不过欣喜之色也只停留在张居正、魏广德脸上片刻就消散了,他们都知道,数据传出去后,还不知道会不会有御史再藉机弹劾他们敛財,横徵暴敛,与民爭利。
毕竟,但就说商税这一块,就比前些年翻了近乎一倍,而其中关税和换帖银的增长是最主要的项目,而铸幣收益也高达二十万两银子。
在支出方面,兵部的支出占据绝对大头,高达四成多,不仅有九边军镇的庞大军餉开支,还包括和蒙古、女真部族之间的朝贡贸易,朝廷支出达百万两之巨。
皇室开支和宗室开支,也是接近四成,总支出达到近七百万两白银,其中宫里从户部拉走一百多万两银子,而五百多万两则是宗室的禄米开支。
“早前宗禄不过百余万两,怎么一下子增加这么多”
张学顏说到皇室开支时,首位上的小皇帝忍不住打断。
皇宫的开支,已经从国初岁支百万两膨胀到现在每年二、三百万两,不过內廷岁入也是增长不少,只是其中部分节余下来,而故意增大內廷亏空,藉此好向外廷要钱。
就今年內廷就从户部拉走一百五十多万两银子供宫內使用,不过这钱小皇帝或许看过內廷帐本,心里有数,所以不关心。
他更关心的张学顏爆出地方留存部分在宗室上的银钱数量,怎么一下子增长这么多。
“陛下,年中朝廷初步定下宗禄永定之法后,臣等就向各省下文清欠歷年积欠,同时核定当年实际支出。
经过户部、礼部核算,宗禄每岁已经超四百万两,而多出部分,则是从留存和起运中分別留下部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