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1457再议宗室(1 / 3)

“叔大兄,这鼻烟还是慎用,随时太医院没有发现此物有害身体,但我觉得,可能只是危害比较缓,所以查不出来。”

魏广德看到张居正吸鼻烟,急忙提醒一句。

“我也知道这外物提神终究不好,可最近时常感觉疲乏,也少不得这东西。”

张居正苦笑一句,随即正色道:“你刚才说的话,我也觉得有道理。

当初,我们在裕王府时,就在那读书的小院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是何等书生意气。

可惜啊,真正做到严阁老这个位置才发现,这朝廷上的事儿真不是当初想的那般简单。

一点一面,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做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如履薄冰。”

“呵呵.”

魏广德一阵轻笑。

当初还是嘉靖四十年前后,一次高拱回裕王府和他们聊起,还在指责严世番卖官鬻爵,又对贪赃枉法的官员多有回护。

当时他们想的很简单,以为只要严肃法纪,贪官自己就怕了,不敢继续了。

可现实那那么简单,大明朝的贪腐,可以说前仆后继,根本就没个头。

“我这些天就在想你说的那个,如果给勋阶、散阶也发俸禄,再有衙门里各职位都有朝廷发放俸禄。

为官,也就是自家幕僚才需要自己掏腰包养活,对于杜绝贪腐是否真的有效?”

张居正开口问道。

“嗯?”

魏广德听了张居正的话,微微有些发楞,他明白过来,张居正这段时间也在思考他提出的给大明官员涨工资的事儿。

好吧,这事若成,对于大明朝制度来说,肯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儿,基本上就扭转了什么祖制不可违的舆论环境。

张居正胆子确实大,魏广德只敢提,未必敢做,而张居正已经考虑的是,来判断是否要做。

确实是个干事儿的。

魏广德在心里叹息一声,想到这样一个人,最后差点就被人从棺材里拔出来打,还真是可惜可叹。

“厚禄未必能够杜绝贪腐。”

对于张居正的问题,魏广德思考片刻后就答道,“宋时也有推行“厚禄养廉”之策,可后来仍频发贪腐,有次可印证“厚禄”与“连接”无直接因果关联。”

闻言,张居正微微点头。

宋朝在历史上的高薪工资制度十分有名,但高额的俸禄并没有带来廉政的效果,人们常以此反驳公务员的高薪对于防治贪腐有效性。

宋朝给官员的俸禄有多高?

必须承认,明朝官员的基本工资其实也不算高,但是架不住各种固定的福利补贴多,总计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就拿北宋首都开封市市长包青天同志为例,他的主要工资在《宋史·职官志》有所体现:每月粮三十石,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贯、“添支钱”一百贯。

除此之外,包公还有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这个额外享受朝廷无偿划拨的职务耕地二十顷,一年收入二千石。

把这些东西全部折算成铜钱的话,包公每年的收入大约在二万贯。

一贯铜钱,大致相当于明朝一两银子,就是按照铜钱计算也是如此。

包公一年两万两银子的年薪,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明朝亲王级别的俸禄了,这还是实薪,没有折色。

如果你觉得包公官太大,那咱换个官小的,就拿一个县令来说。

宋朝一个县令的月收入是80两白银,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宋押司当时是县城公安局经侦队队长兼任税务局局长,一个月的综合收入约为20多两白银。

按照实价,宋朝县令的俸禄就超过当朝一品官员的俸禄,而宋江这个的末吏收入也和大明朝五品官员相当。

如果考虑折色,把基本上就接近三品官员的水平了。

所以,大明朝的俸禄,似乎真的没法和宋朝比。

因为达不到,所以才羡慕。

魏广德就是这样。

如果大明朝的官员工资高,他可能都不会搞商业,就吃吃喝喝就行,余钱放贷,赚大明律允许的利息就好。

再不然投资京城的房地产,通过出租赚银子,也是不错的法子。

“既然厚禄不能够杜绝贪腐,又何必动这脑筋。”

张居正又说道。

“叔大兄,厚禄未必养廉,薄禄必不养廉啊。”

魏广德苦笑道,“都养不活自己,谁还能安心做官,朝廷又把养三班衙役的差事儿给到官员手里,就算正直之人遇到这样的环境,早早晚晚也会沦陷下去而不自知。

只要在杂税里多拨弄一点小算盘,那钱财就唾手可得了。”

明朝形成集团贪腐的情况,其实就是朱元璋低工资导致的。

进士考进官场,首先就被生活给压趴下了。

当官那点正当收入只能维持温饱,如何交际?

再一看,制度贪腐的温床都有了,那不就直接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