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子铭先拿起语文卷子,突然懂了老师说的那句“不上心”是什么意思,前面的字还能看写到后面像鬼画符。
妙妙解释说“后面时间不够了。”
蒲子铭不忍责怪,先看她写的作文,二年级的作文多是看图写话,但是七八岁的小朋友还处于学说话的阶段,观察不细致或者无法连续地描述一个故事等属于常见问题。
蒲子铭本来以为这次还是这种情况,可是一看作文给出的图片,是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在草地上玩,再看作文要求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吧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她是谁,他她长什么样子写出他她有特点的地方,比如圆圆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1]
这是一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题目,它出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
而妙妙写的是我的好朋友赛恩斯。
妙妙理直气壮地说道“赛恩斯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为什么不能写”
赛恩斯是蒲子铭和戚彤雯谈恋爱时候养的猫,品种是缅因,妙妙今年八岁,赛恩斯十三岁,已经是一只老猫了。
它现在正趴在妙妙旁边,听见自己名字后,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成年后的缅因猫体型偏大,赶得上一个半大的人类小孩。
但它对妙妙异常温柔,用脑袋蹭了蹭妙妙的手心“喵”
妙妙下意识地环住赛恩斯脖子,好像有人要跟她抢赛恩斯一样。
蒲子铭觉得女儿说的也有道理,谁规定最好的朋友必须是人,不能是小猫呢
但蒲子铭不能真的教女儿以后都这么做,他耐心地说道“妙妙你看,题目上说了,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那就不能写赛恩斯,你可以写你的同桌晶晶啊”
妙妙却说“她现在不是我的好朋友了”妙妙生气地说道“她说我成绩不好,她妈妈不让她和我一起玩”
蒲子铭还是第一回从女儿口中听到这样的事,他第一反应有些生气,但他更在意女儿的心情,好一阵哄她“交朋友应该看品行,不应该看成绩。既然晶晶因为成绩不跟你玩,那我们妙妙也不要理她了”
话题扯着扯着就远了,蒲子铭以一己之力拉回来“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不是,妙妙”
妙妙不开心地嘟嘴“可是妙妙最好的朋友就是赛恩斯啊”
她摆弄手指“赛恩斯每天陪妙妙的时间最长”
蒲子铭忽然被扎心,他沉默着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也不忍再说下去“那我们一起看看数学卷子吧。”
一百分的数学卷子,四十分的得分。蒲子铭高中的时候都没考过四十分。
“妙妙这里为什么空着啊”
“没看见。”
“”
“妙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然后再算加减法,你把这道
题再算一遍给爸爸看看”蒲子铭把铅笔递给女儿。
妙妙在白纸上吭哧吭哧一通算,算出了第六个错误答案。
蒲子铭无奈,又不忍心责备,只好手把手地教女儿算数“244x5,应该先算后面,妙妙可以用笔圈出来,对不对”
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有时候很难去理解一些概念,比如加减乘除。他们似乎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观,又或者说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慢慢爬出来去摸索大世界。
就像刚开始教一个小孩子“一加一等于二”,他们既不能理解“一”是什么,也不能理解“加”是什么。
蒲子铭带妙妙订正完加减乘除已经筋疲力尽,他叹了口气,开始看应用题
马路边种着十二棵柳树,每棵柳树之间栽一颗杨树头尾不计,请问一共栽多少棵杨树
妙妙说“十二棵”
蒲子铭把围棋棋子拿出来教妙妙,他在棋盘上摆上十二颗黑子,将白子一颗颗插入进去“如果我们把黑子当成柳树,白子当成杨树,妙妙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白子”
“1、211十一颗”妙妙说“爸爸,妙妙懂了,是十二减一”
老父亲欣慰地点头“妙妙记住,像这种插空问题,答案就是n减一”
妙妙摸了摸眼睛“什么是n”
于是蒲子铭又用举一反三法向妙妙解释了什么是n“如果路边栽了十棵树,那么十棵树之间就是101个空;如果路边栽了九棵树”
妙妙抢答“八个空妙妙知道了”
妙妙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能理解一些很虚的概念,所以最好用她能看得着摸得着的实物举例。
蒲子铭又有了信心,看下一题十二个女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在每两个女生之间插入一个男生,请问男生的人数是多少
妙妙写的答案是11。
蒲子铭忽然怀疑妙妙这两道题的答案是瞎写,否则她为什么上一道题的答案写十二,这道题的答案写十一。
蒲子铭问“那妙妙觉得现在应该是多少呢”
妙妙有模学样“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