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试探(1 / 2)

书院的生活既烦躁又有趣,烦躁的是日复一日的读书与背诵,若是如现代一般每一年有新的教科书还好。但是在书院里只有四书五经,重复的内容,其他的都只能算是课外读物了。那几本书,谢琰虽算不上吃透了,融会贯通,但也算是精进的多。课余之闲,谢琰便买了些各种往年考题甚至是前朝的试题,或是其他书院的模拟题做做。

有趣的是,他与秦舒林多年不和,偏偏秦舒林每次依旧对他面带笑容。谢琰自然不会当真,前些年都已经撕破脸皮了,现在又何必这样惺惺作态。

诚身斋内院长虽然不在,但是每个人都是认认真真的在看书,或习字的。门口,谢琰与柳晋走了进来,秦舒林面带春风对他二人笑了笑,谢琰目不斜视直接走到自己位置上,权当没看见他。

何赟见他二人来了,笑吟吟的招他们过去一起坐。秦舒林在书院里一向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就是因为他这个性子其他人虽有傲气但也给他几分薄面,但没想到却在谢琰这被折了面子。

吴成看到秦舒林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对身旁的学子道“这谢琰也太放肆了就算是神童才子也敢在这里恃才傲物了吧,对同窗这么傲慢了,这等人我实在是不敢与之为伍。”一旁的学子有附和的,也有安安安静不说话的,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谢琰是前途无量的,以后同朝为官也是助力,又何必将人推开呢

秦舒林强掩了怒色,温和道“谢贤弟也不是有意的,估计是课业太繁重的缘故吧。”只是他一双手紧紧的攥紧了拳头,泄露了他的心思。

院长来时,面上笑吟吟的,身后还跟了两个气度不凡的学子,对众人道“今日你们又要有两个同窗了,互相可要好好相处才是。他们一个是这次清宁省的亚元,一个是十三名,还出自淮安白氏。”说完让他二人介绍一下自己。

别的人不认识,谢琰、柳晋和何赟都认识他们,这二人不就是白家兄弟吗谢琰看到白令元,也是颇为无语,若不是知道这位没有龙阳之好,他都以为白令元是喜欢他了。这秦舒

林和白令元都在这,这下热闹了。

为了明年的会试,白领致和白令元便决定早早的上京城,国子监虽说师资一流,但是风气不佳。白令致怕白令元到了那,被权贵子弟带歪了,鹿鼎书院又是三大书院之首,便商量来这求学。他也知道谢琰也是鹿鼎书院的学生,这也是白令致对白令元的考验。

现在离会试不到一年,面对着谢琰这个强敌,他相信令元一定会被激起斗志的,不要想乡试那次仅仅在一省中才得中了十三名。虽然在鹿鼎书院有弊端,但是好处肯定更多。

等二人介绍完自己,众人都是面色各异,前朝淮安白氏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就好像魏晋的瑯玡王氏和陈郡谢氏一般鼎盛。白氏士族子弟也会来他们学院求学吗有的面露惊讶,赞叹白氏子弟有风度,他们哪里看的出来风度不风度,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白氏子弟而言,头上有亮闪闪的招牌。有的不屑,因为他们觉得淮安白氏已经没落了,和他们没什么区别。

院长安排白令致二人坐在秦舒林后面,课余,秦舒林笑着问他二人“在下秦舒林,京城人士,淮安白氏可是大名鼎鼎啊,听说令致兄台是得了清宁省的亚元呢。我们诚身斋也有一位大才子,刚好就是得的清宁省得解元,你们三人应该认识吧”

秦舒林声音不算小,谢琰自然也听见了,秦舒林这是在给他拉仇恨呢。他面不改色,依旧看着眼前的书,他来书院是读书的,是为了中进士入仕途的,不是来这里勾心斗角的,那样才是本末倒置呢。

白令元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开书本,吹了吹书上的灰尘,权当看不见秦舒林。他是讨厌谢琰,但是这个人又是哪个人物秦舒林想拿他当枪使,他又不是傻子。谢琰能力压他兄弟二人,也算个人物,就是他敢和仪珑公主勾勾搭搭的,让他不喜。秦舒林呢至少他在京城也待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听过此人的名号,想来只是一个平庸之人,秦舒林没有资格和自己相提并论。

秦舒林就算再会装腔作势,这个时候笑容也挂不住了。这个白令元,竟敢无视他败落的士族子弟能顶什么用

还敢瞧不起他

白令致只好接过话头“自然,我们兄弟二人都在清宁省见过谢解元的风采,鹿鼎书院果然是人才辈出,钟灵毓秀之地啊。所以此次上京,特意来的鹿鼎书院求学。”秦舒林这才稳住了情绪,和白令致攀谈起来。

吴成在一旁道“听闻冯春冯公子最近打算大宴才子雅士呢,齐林省的解元万纯和与成安省的五经魁都说要去,二位白公子一定收到邀请了吧”秦舒林也是定定的看着谢琰,他这次也要去,不过不是冯春邀请,而是他托人挤进去的。这等扬名立万的机会,他怎能错过

白令致笑笑,道“冯公子的确给我兄弟二人下了帖子,不过我们还没确定去不去。”冯春的打算他心里也猜到了几分,只是冯春势大,他们又不好拒绝,只能想个稳妥的法子给对付过去。

白令元看到谢琰在那边露出深思之色,暗自在心里猜测莫非谢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