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打算(1 / 2)

树林中浓荫茂密,参天大树,远处有几点染红的霜叶表示秋天的到来。柳晋头冒汗珠,感觉自己后背都是汗,气喘吁吁对谢琰道“我实在是不行了,咱们找个地先坐会吧。”

谢琰比他身体素质好得多,每日苦练不缀,柳晋就不一样了,他只是一介文弱书生,爬了一会儿就累的不行了。

谢琰无奈的摇摇头“两个替你挑行李的书童都没叫苦,你这大少爷倒是先不行了。行吧,找个地歇会。”

谢琰和柳晋找了个小亭子歇会儿气,角梁石亭旁生着几处野花,树木间有灵活的松鼠在蹦跳游玩。柳晋饮了一口竹筒里的清泉水,这是他们接的山间的泠泠清泉,甘甜无比。

柳晋忍不住抱怨“金陵书院将书院设在繁华之地,身在闹市而苦学;天府书院则是设在风景秀美的浣花溪旁边,就咱们书院非要设在莹山,爬山真的很累好吗平时买东西也不方便。”

谢琰道“山中清幽,怎么不好了爬山求学,那是锻炼心志。这里是秋月亭,离书院不远了。”柳晋摇摇头,还是一脸的不赞同。

正说话间,又有两三人气喘吁吁的赶到这,打头的应该是一个士子,后面跟着两书童。谢琰也没在意,可是等这人却莫名有些面熟。

那人看到谢琰也是一脸惊喜“谢兄,没想到会在这见到你。”又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我记得谢兄是鹿鼎书院的才子,那碰到谢兄很正常。”那人又给柳晋打了招呼。

谢琰却很尴尬,他还是没认出来此人是谁他看向柳晋,柳晋也是满脸的疑惑。谢琰咳了一声,问道“昨日喝了酒如今还未清醒,看兄台如此面熟,不知道尊姓大名啊”

那人把着谢琰的手臂,急道“谢兄怎么不记得我了我啊我们之前还见过呢。”谢琰窘迫一笑,这怎么听着想诈骗分子的开场白呢

那人见谢琰不回答,只好道“在下何赟,字初文,当时乡试时在清宁省你还帮过我呢。”何贇这一提,谢琰也想起来了

,之前他之前在酒楼救过何贇。后来中解元时一同晋见郑大人的时候也碰到过,此人身处寒门,能中前十也算得上是文采卓越了。

谢琰问道“原来是何兄台,兄台来莹山是为了赏景色不过如今还是早上,要晚上来看月亮才正是时候。”

何贇摇摇头“谢兄误会了,我这次来是为了求学的,听闻鹿鼎书院人才济济,看谢兄就知道了,所以想来此读书。”何贇本是寒门子弟,全靠着舅父资助帮忙才能得中举人。他们那是个小地方,哪里有名师愿意留在那,反正明年也是会试年,倒不如来京城求学读书。

鹿鼎书院和国子监都大有名气,不过国子监多官宦子弟,何贇心里别扭,想着倒不如来鹿鼎书院。且他中了举人,家里也有钱回报舅父了。

谢琰笑道“那好啊,以后咱们就是同窗了。”歇息完,谢琰、柳晋和何贇赶去鹿鼎书院。何贇身有举人的功名,想入学鹿鼎书院还是挺容易的。谢琰想着他们住的院子里景毓师兄之前考中了进士现在外放做官去了,现在还空着,便建议舍监把何贇安排到他们院子里去,也好有个帮衬。

回了书院,聂可奉也是开心不已,他和谢琰多年好友,知晓他得中解元,恭喜完就要求谢琰请客。他这次倒是下场考了,只是他文采一般,连副榜都没有中。因为何贇才刚入学,谢琰便带了他去参观下鹿鼎书院。柳晋想着没事,也一道陪着了。

鹿鼎书院作读书之用的明伦堂分诚身、逊志、进德和育英四斋,诚身斋在最东的方向,谢琰一路走过其他三斋,眼里慢慢都是回忆和莫名的心绪。他曾在这三处读过书,从一个小小童子到秀才再到举人,其中的艰辛实难为外人道也。

到了诚身斋,方方正正的牌匾上用草书写着三个大字。何贇看了,点头赞道“礼记中庸:\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鹿鼎书院果然是文韵之地,谓以至诚立身行事。”

柳晋在一旁道“王守仁曾说过格物是诚意的

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有个穿青袍的书生出来,听他二人在这里掉书袋,心里极为不喜,装不用到诚身斋来装吧也不打听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里面的学子可都是举人老爷。

吴成问道“诶,你们是作甚的这里可是诚身斋,院长大人还在里面教导我们呢,别妨碍我们学习。”

谢琰淡淡道“这位兄台有礼,我们是即将进入诚身斋的学子,当然有事了,我们还想进去听听院长大人的教诲了。”吴成尴尬一笑,看着他三人同时有些嫉妒,他们年纪轻轻,大的年岁没过弱冠,小的更年轻。想起自己二十五六才中举,放在同龄人中算出色的,但是在鹿鼎书院不是。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鹿鼎书院汇聚了大燕四面八方的英才豪杰,个个都是心高气傲的主,免不了明争暗斗的。吴成进了诚身斋,因为天资一般,平时和秦舒林玩的好,也算站住了脚跟。

吴成讪讪然,将他三人带了进去,里面寂静无声。院长站在讲台上讲课,气质高远,下面的学子,虽有傲气,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