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三十八章(1 / 3)

正是八月间,清宁省城的天气已经逐渐热起来了,阅卷房外知了的声音烦躁了整个屋子。何学谕微微拉开自己的衣襟透透气,右手拿着扇子大力的舞着,全然没了名士风流的气度。

林教谕尚算正经的,正襟危坐在何教谕对面,拿了手帕抹了额头上的汗水,对何教谕说“老何啊,哪有这么热啊这个夏天才刚刚开始呢。”

何教谕是愈扇愈热,面色不耐,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人冬天怕冷,夏天怕热的。过几日,咱们去银凤沟玩好了,那里的溶洞曲径通幽,划着一条小船进去别提多凉快了。既享受了凉意,还能一观美景。”林教谕笑着答应了。

何教谕和林教谕闲聊了一会儿,见卷子还未拿来,对身边的小吏道“你去催催誊录院的人,怎么卷子还没誊抄好啊都什么时候啊还在偷懒”前朝桓帝下的令,为了避免科举作弊,所有考生的卷子都是要重新誊抄一遍才准阅卷,这也是为了防止阅卷官凭借着字迹认出来考生来蒙混过关,誊抄也是提高科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小吏点头哈腰,陪着笑出去了,出门转角就回头呸了身后那道门,小声愤懑道“你还真以为你是什么大人啊,一个小小的教谕,还摆谱”

誊抄院里,众誊录手坐在案前是奋笔疾书啊,他们手执朱笔手腕飞快的誊抄着考生们的考卷,考生的原始试卷因用黑墨书写,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都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

等到日头正大的时候,小吏们才将第一批抄好的试卷摆在众教谕阅卷房去。试卷陆陆续续的送到几位教谕案头,不出三日,就将定的考卷送到了副考官几位知府案上。院试三千人但是只取六十人,何况这些人是精英中的精英,好比在黄金堆里找珍珠,那是千里挑一,故而取出来的试卷无一不是上上之作。

各阅卷房送上去的只有一百份试卷,等副考官知府们阅卷完又会剔掉四十份,只留六十份试卷,至于排名次那是提学蒙大人才有资格定论的了。

蒙提学一一翻阅着,首

要的就是首题不知道这些士子做的如何有的尚算言之有物,有的只是夸夸其谈,蒙提学将这些看似有理实则浮夸的试卷都排为了下等,这些能中也是末等位次了。

屋子里悠悠的青木香在铜镏金九桃博山炉里冉冉升起,蒙提学看到一份试卷,手微顿,眼神浮动起来。吾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此人好大的胆子啊,竟敢说朋党不是错的,端看君主是否能认清谁是是君子谁是小人就好了。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蒙提学满满放下这份试卷,起身负手踱步起来,从此文就能看见一个人的胸襟,朋党一向是君子嗤之以鼻的东西。从古至今,无一不是在抨击朋党存在的坏处,而此文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居然肯定的朋党的存在和有益的部分。

蒙提学回到自己案前,摩挲着着这份卷子,此文未免太过前卫了,若是那帮自诩清高的老夫子见了定当是要大肆抨击的,若是黜落这份试卷也实在是浪费此子的才华了。何况他本来就是为了提拔为国做事,为民请愿的士子,不然他干嘛出这份试卷如此一想,他眼里含着坚定把此作放到了首位。

就算引起争议又何妨做都做了,何不做的大大方方的光明磊落一点。当年他也是当科的传胪,人家都觉得他应当入翰林院,进内阁,那才是正正当当的好仕途。可是他偏偏拒绝了,为什么要以做事立著为上等事,而视理桑田亲百姓为下等事呢

所以他放弃了庶吉士的考核,请求家里人让他来了地方做官,别人都视他为异类,但是他不觉得,他还记得他自己求学时的初心,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摆好所有人的名次,才让副考官和众教谕进来商量。

其他的倒也罢了,这前五可是了不得,清宁省城五个知府各拿了一份细细翻阅起来,拍手叫好者有,暗自皱眉者也有。

俞知府翻到谢琰那篇,眉头紧锁,强扯了一个笑,对蒙提学说“

提学大人,这篇文的确是上上之作,确也担的起头名,只是这言论未免太过放肆了一点”俞知府若是知道这篇是谢琰做的,肯定就不会这么问了,这可是给自己挣政绩的啊。

成州府知府马知府也是不赞同,说“提学大人,此等文章放肆无理、小人之言怎配中头名还望大人深思。”马知府是个干干瘦瘦的老头,官府穿在身上还是有点不合身,拱手行礼时微带了几分滑稽。

蒙提学厉眼一扫过去,顿时马知府的腰就不敢弯下去了,眼神瑟缩了一下,讪讪的起了身。

蒙提学微微挑眉,沉声道“本官就要点此篇为头名,朋党本就存在,不然现在这些臣子怎么会分成太子党和豫王党呢满心满眼都是从龙之功,全然忘了自己做官到底是为的百姓了”

说完一拍案头,气势赫赫,几位知府都鸦雀无声起来,众教谕更是叫苦不迭。马知府现在是恨不得没听到这些话,这些话是能摆在明面上说的吗蒙提学是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