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文风已定,若是强求未免不伦不类,万一惹了学政主考的忌讳就不好了。
等所有考生入场完,考试时间一到,兵士们鸣锣声齐响,这才开始。谢琰拿到试卷,先翻阅了一遍,打开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一道策论和一首词。科场都有重首题的毛病,谢琰看了首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平常多是以四书或是五经为首题,而这次居然是一道策论题目。
看来这位学政不简单啊,四书五经多是别人的思想言论,也禁锢了学子的思想空间。大家用心苦读、研究一番也能有成就,但是策论就不那样了。策论是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比起夸夸其谈、只知圣贤更加要务实一些,特点是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这也是谢琰最喜欢的题目。
考舍两边的走廊里,蒙学政悠悠的品着茶,几位知府监场看了一圈回来,有的面露疑惑,有的欲言又止。
俞知府和蒙学政交情也算不错,上前问道“学政大
人,下官刚才去看了试卷,发现这次的首题不是以四书五经,而是以策论,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
蒙学政将茶盏放在右手案上,笑眯眯道“本官知道你的担心,只是科举总不能老以八股为主吧科举考试本是以选拔为国为民做事的好苗子,不是选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老学究,你放心吧,这次题目是本官出的,若有御史参本官,也是本官一力承担。”
俞知府大惊失色,说“学政大人说的什么话,下官不是想推卸责任,下官一定与大人齐心,共进退。”其余几个知府听了,对视一眼都表了态,蒙学政脸上的嘴角的弧度更弯了。
谢琰有底,还算镇静的,其他士子可不平静了,他们哪里有见过首题就是策论的考试啊,这也未免太欺负人了。题目是历朝历代多党派林立、倾轧误国,唐朝牛李党争、宋朝的新党和旧党之争诸此等等,以此做出一篇策论。
谢琰挽起袖子一边磨墨,一边拧着眉头苦思,恨要把肚里才学新思搜刮完才罢休。首题倒不急着做,先想想论点和构思才是。策论最好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而且也不必怕观点有多超前惹起争议,若是引人深思才是好作品,能让大家争论不休才好让自己的文章红呢。
谢琰想了几个构思,写在纸上都觉得还是略有不及,不够深刻,若写了中倒是能中,只是就别想那小三元了。谢琰想起白令元的可恶嘴脸就烦,若是输给了他怎么对得起他之前考试前说的宣战之言,莫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这样愈想愈焦躁,过后也想不起任何好构思了,看着自己的几个构思都十分的不满意。
时间一点一点流失,谢琰心里的镇静也被流失了,磨墨的手也不由因心里生气用力起来。突然,谢琰手上用力过度,墨汁溅到了纸上,谢琰心中大急,连忙拿起来,好在只是沾到了草稿纸上,若是沾到了试卷上,那他这次考试就真的可以不考了。
谢琰吐出一口浊气,瘫靠在墙上,心里满满平复起来,他这是怎么了被功名所累,被白令元的话一激就这样失了智谢琰暗自检讨一番,这个时候他不应该想着什么小三元,若是自己的心态再不放好,就算这次中了小三元,以后的路也走不远。谢琰沉着思考了一会儿,平复好自己的心态,这才开始重新构思。
大约是真的用心做题,一时忘我了,谢琰后来心里一动,眼里发亮,想到一个好的论点与构思,打算写出来,名字为朋党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