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9 / 10)

己能力看得

太低的人谓之自卑。自尊的美德就是在自大和自卑之间。遇事不称心如意不加考

虑就勃然发怒者称为暴躁;反之,遇事无感情和无苦乐之感觉者称为萎靡。和蔼

的美德就是在暴躁和萎靡之间。不考虑别人只为了自己者谓之自私自利;反之,

对自己毫无考虑者谓之自我否定。友爱的美德是在自私自利和自我否定之间。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人们获得美德的途径问题。在他看来,

美德有两种理智方面的美德和伦理方面的美德。理智方面的大多数是由教导而

生成、培养起来的,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方面的则由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因

此人们的美德不是自然生成的,不是天赋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存在的东西能够

被习惯改变。这就是说,人们要获得和掌握中庸的道德行为和标准,应靠后天的

实践和训练,正如一个人由于从事建筑而成为建筑家,由于弹琴而成为弹琴家一

样,我们也是由于行为公正而成为公正的,由于行为有节制而成为有节制的,由

于行为勇敢而成为勇敢的。反之,有人之所以变得懦弱或纵情无度,都是由于在

相应的情况和环境中,以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所养成的。“总的说来,品质是来自

相应的现实活动。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视现实活动的性质。品质正是以现实活动

的性质来决定的。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

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尼各马科伦理学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的最大幸福是理性上的沉思的论断。根据

他的看法,各种具体道德行为虽然也是一种幸福,但不如理性沉思生活的幸福好。

幸福和理性沉思是并存的,人们的理性沉思愈大,其幸福就愈多。具体道德行为

和感情是不可分离的,而且道德行为必须有一种动机作为条件,故其德性并非神

圣的;而理性沉思,其幸福与感情毫无关系,它也不需要动机为条件,除了本身

之外,并无别的需求。

理性“是思辨活动,它在自身之外别无目的追求,它有着本身固有的快乐

这种快乐加强了这种活动,有着人所可能有的自足、闲暇、孜孜

不倦“尼各马科伦理学。例如哲学智慧的活动,就是理性沉思,它

是所有美德活动中最愉快的,这种愉快因其纯粹和持久而更可贵。

亚里士多德所以提出将理性沉思作为人们的最大幸福,是因为他认为人是政

治的动物,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就在于人是理性的动物,对于人,符合理性的生

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东西更加是人。禽兽没有理性

沉思,故禽兽无所谓幸福。一个人的行为受理性指导,发挥其理性沉思,就最为

神所爱,所以也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些论述表现了亚里士多德伦理观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4 政治学政治学全书共8 卷103 章,是一部专门讨论政治问题的著

作。

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书,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论证了城邦制国家的形成和性质。在他看来,人

类最初由于男和女、主人和奴隶两种关系的结合,组成了家庭。

家庭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基本形式。后来人们为了适应

更广泛的生活需要,便由若干家庭联合成一种初级形式,即村社;再由若干村社

组合而成为城邦。城邦是一种社会团体或政治团体,是社会发展进化到高级而完

备的境界。在这种社会团体内,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自给自足,所以城邦既

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在城邦这个终点,社会本性充分表现

出来。亚里士多德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类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

论断。基于上述理由他得出结论从时间上说,城邦国家后于个人和家庭;从本

性上说,城邦国家则先于或高于个人和家庭。这是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需要必须在城邦这个整体中才能得到满足,一个人离开了城邦这个整体,

就不能成为人,不是一只野兽,就是一个神。

既然城邦是由许多家庭组成的,那么就必须研究家庭的组成、财产和管理等

问题。在他看来,主人和奴隶的区别、主人对奴隶的统治和奴役,正像灵魂和躯

体的区别,灵魂对躯体的支配一样,是“合乎自然而有益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