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10 / 10)

为有些人生来

就注定是被统治者,有些人则相反;那种缺乏理智而具有体力的是天然的奴隶,

只有赋予理智而遇事能持远见的人才能成为主人。人类从来就存在着自然的奴隶

和自然的自由人的区别,从而形成了统治和服从的关系,因此奴隶在本性上不属

于自己而属于别人,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是奴隶主的“有生命的财产”。

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为奴隶主的统治作辩护的。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想”城邦的观点。指出柏拉图主张城邦成为

一个完全公有的划一的整体,实际上是不能施行的。他还指出柏拉图为了实现城

邦的划一消除私心,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和共妻共子的制度,也是荒谬的。他说,

财产公有既不能消除人们的私心,也无法解除人类的罪恶,相反只会引起人们的

相互争吵和纠纷,实行妻子公有不仅不能达到整个城邦的和睦,反而会使人情消

失,父不爱子,子不敬父,兄弟无相爱,各种伤天害理的罪恶也会发生。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理想政体和由“中等阶级”统治

的治国方案。他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政体”,认为“政体”这个词的意义同

“公务团体”的意义相同,而公务团体就是每个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

它可以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种执行者的统治如是旨在照顾全邦的共同

利益,则由他或他们所掌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政体;反之,如果执行者所掌握

的公务团体只顾自己或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那就是变态政体。他指出正宗

政体有三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这三种好的政体中,以君主政体

为最好。同这三种政体相应的变态政体是僭主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这三

种坏的政体中以僭主政体为最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般国家在实践上所能达到的那种政体形式,就是由

“中等阶级”进行统治。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一

个阶级十分贫穷,第三个阶级则居中间。富者、贫者统治都不好,只有中等阶级

为基础组成的政体为最好,因为从伦理道德来看,“中庸适度”乃是最好的,是

一种美德,这种道德原则适用于城邦国家,因此拥有适度财产乃是最好的,而且

这个阶级能够恪守中庸的道德原则,顺从理性。另外,中等阶级人数多,是比较

稳定的公民阶级,它没有野心,还可以充当贫富两个敌对阶级的“仲裁者”,它

的政体可以避免党派之争,至少党派纠纷可能少。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这种由

中等阶级进行统治的治国方案,是企图调和敌对阶级之间的矛盾,以维持行将崩

溃的城邦奴隶制,当然这不过是一种幻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的特点,在于细致地探讨所考察的各种问题的历史,尽可能

详尽地揭示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并且为了进行比较和概括而引

用大量的事实材料。正因为他注重实际,尽一切办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所以尽管

他的学说中有不少思想、观点已被新的科学所否定、代替,或成为历史的陈迹,

但他探索自然、社会的方法和角度,他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有价值的,他的研究

方法对今人是有借鉴意义的。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完全是他把求知看作人的本

性所致,是他艰苦研究的结果,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治学方法也有直接

关系。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