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啊

这可是儒学精髓啊

唐。

李世民神情严峻“这明朝”

他斟酌着话语,“行事作风颇为雷厉风行,恐怕也容易生乱。”

他委婉道。

李世民的话何止是委婉。

打仗的时候,朱元璋这样的作风自然没的说。只要作为指挥者的将军指挥不失误,也没有什么意外,那么这样的军队就是指哪打哪儿,效率极高,在战场上一定是最让敌人害怕的军队,说是所向披靡也不为过。

但是这是统一思想啊,改变人的思想啊

打仗能一样吗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后辈也说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儒生,那么,儒生的力量也是不容小看吧。

怎么敢的啊,还是开国皇帝呢,刚上位就这么直接动人家命根子

饶是李世民也不由头痛。

简直太乱来了。

就是强权能压下所有声音,可分歧的人心到底控制不了。难道还能把那么多人都杀个遍

“”

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一想到对方真有可能杀了个遍,一想到这儿,李世民还是没忍住叹了口气。

不知道那明朝后面的继位者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单看这位开国皇帝这副说一不二的样子如果明朝一直继承这个作风的话,不难想象明朝的腥风血雨。

明朝,不,不管是哪个朝代,在刚刚建立以后,最重要的是应当是修生养息啊。

汉是如此。

唐也是如此。

汉。

刘彻自己挺冷静的。但是他的臣下们可没有。

“怎会如此”

他们望着自己还没整理好的有关儒家的资料,一时间呆愣住。

这里没有那么多儒家的人,有,但是不多。

刘彻就是再嫌麻烦,但是在天幕上得慎之又慎。

纵使朝中不少大儒,但是他并不信任。

原本他是想邀请董仲舒的,这位大儒名气在外,哪怕是他对对方都存有尊敬。再加上天幕所说刘彻甚至还特地在前些天去听了他的君权神授天人三策。这一趟一方面确定了后辈所说果然不假。可另一方面他还是没有邀请对方。

当时的他,听对方将治国与那些天人感应,听来听去,思来想去然后就忍不住想到后辈历史上自己未来太子怎么死的。

还不是跟巫蛊、跟那些玄乎之说扯上了关系。

此刻还年轻的刘彻,可以很冷静地审视后辈历史上的自己。

巫蛊之说的盛行,与另一个自己之前确立的国策是绝对有关系。

那可是他宝贝太子啊

虽然他现在的大宝贝还没出生,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心疼

如果问他,是想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还是想要太子平安长寿

那他的回答必然是选择太子了

前者有后辈亲手掐断了念想,还有那来自千年之后的嘲讽,被这么下面子,刘彻是真的受不住但是也不是不能忍,起码还有个秦始皇垫底,让他不那么狼狈。

更何况,他还挺能活的。他的寿命超过了那秦始皇嬴政,还有唐太宗李世民。

但是他宝贝太子呢

“”

白发人送黑发人

不听不得,他现在听不得这些

膈应得很。

他邀请的人里,还是有那么几个可信的诸子百家

的弟子过来。当然,他所说的可信,是指对方全部,包括家人,老师,还有邻居总之对方所能接触到的人,都被牢牢掌控在他手里。

如此,才能放心把天幕这样的顶尖秘密分享给他。

到他这个时候,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后人们已经少多了。比不得先秦各学派打架,也比不得嬴政那时候。

现在这些各学派的,能涉及到一点都能算孤苗苗了。现在能找到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找到他们,也不知废了朝廷多少功夫。

这些人里头,有些年纪尚小,听祖上传下来的话对此一知半解的,到底还是沉不住气,偶尔说话的时候还是露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蛛丝马迹;

有些则是已经年纪大了咿咿呀呀说不出话来可年轻时那也是露出锋芒过

可还是有些人,藏于山野都阻挡不了身上的闪光之处。

他们是诸子百家真正的传人。他们在这里,有的不愿意为官,有的是很难当官。

当然,刘彻要找的,也正是这些人。他需要他们。

而刘彻找他们的原因很简单。

先秦老祖宗们的智慧不能浪费。

让他们知晓天幕的原因也很简单。

看看,你们能不能为大汉创造更多的价值。

儒家,是可以的。

后辈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光是儒家,只是儒家,那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