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 72 章(3 / 5)

上。

“赵娘子,晏晏”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宛如梦呓,“我永远不会负你,你不要离开我。”

赵晏如梦初醒,戳了戳他的脸颊,无奈笑道“你才喝这么一点就醉了”

这酒量,简直不敢恭维。

却又轻轻道“姑母都说了,你不像先帝,而是随了沈太后和陛下,我相信你不会负我,我也永远不会与你分开。”

姜云琛放下心来,闭着眼睛寻找她的气息,温柔地吻住她的唇。

呼吸交缠,炙热的温度驱散冰冷的幻觉。

许久,她喘息着靠在他胸

前,隐去眼底水雾。

都过去了,都已经是前尘旧事。

她要珍惜眼前人,她没什么可哭。

寂静中,她听到他的声音。

带着朦胧醉意,却字字句句清晰地落在她的心扉。

“你我连生离死别都经历过,从今往后,再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分开。”

次日清早,姜云琛醒来,回想昨天情形,终于明白赵晏为何会断定临川王要找的人是先帝。

“你一早就知道姑母的身份”他好奇地问道,又连忙补充,“我没有怪你隐瞒我的意思。”

“也没有很早,是我恢复记忆之后。”赵晏诚实交代,“皇后娘娘来探望我,我念及沈阿姐与阿瑶样貌神似,随口一问,娘娘便告知我真相。”

“后来你说临川王在西南寻人,我想起在伊州的时候,沈阿姐自称回乡给她父亲送终,才明白临川王究竟意图何在。”她有些唏嘘,“姑母满足先帝的心愿,将他葬在了与沈太后初遇的地方。”

姜云琛安慰捏了捏她的手,岔开话题道“我昨晚喝醉,没有给你添麻烦吧”

“”赵晏懒得理他,径直下榻更衣。

若是直接醉倒还好,可他偏偏还留着一半神智,下了马车,非要抱她回承恩殿,再然后

不提也罢。

总之,半醉半醒的酒鬼最讨厌了

她起身时,衣衫滑落些许,露出肩头的点点红痕。

犹如雪中寒梅盛开。

姜云琛看在眼里,理亏心虚地收回视线,嘴角却不觉浮起笑意。

半上午时分,暗探来报,临川王遣了不少道士到宋国公府,似乎是为传授炼丹秘技。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甚至比预想中更快。

但姜云琛与赵晏心照不宣,若想让临川王按捺不住、决定兵行险招,还需要再推他一把。

随后一段日子,赵晏隔三差五就会去校场,赶上姜云琛没空,她便独自现身,与将士们比赛骑马射箭。

行伍中人,不少崇敬燕国公,先前见证过太子妃的武艺,对她也颇具好感,如今提到她,更是由衷钦佩、赞不绝口。

十天半月下来,赵晏人心尽收。

她惦记着

姜云琛之前交给她的东西,以及托付给她的那件事,暗想一定要成功。

不仅是为他,更是为了她自己。

四月中,以梁国公为首的一众老臣当庭参奏,皇室宗亲穷奢极欲、挥霍成性,长此以往,将会对社稷万民贻害无穷,请求皇帝削减其食邑、整饬歪风。

临川王的寿宴被拎上台面,宾客们送的礼物也被逐一列出、细数来历,霎时间,满朝哗然。

这些皇亲国戚奢靡成性,早已人尽皆知,但大多官员都不屑与他们为伍,就算碍于面子为临川王祝寿,也只会派人送一篇贺文、几件礼物,而不会亲自赴宴。

因此听闻他们千方百计搜罗奇珍异宝、争相对临川王献媚,顿觉大开眼界,纷纷目瞪口呆。

旋即,众人悄然看向太子。

梁国公从未出席过临川王的寿宴,岂会心血来潮打听他收到什么贺礼、以及那些宝物的来路。

此事必然是太子授意,据说他在现场,出手大方,似乎有意对临川王示好,原来竟是请君入瓮。

皇帝准奏,散朝后留下几位重臣,商议削减宗室待遇之事。

消息很快传开,临川王在城郊获悉,气得拔出佩剑,将屋里的陈设劈了个稀烂,又咬牙切齿地令人去后院,把太子送的那座白玉京砸碎。

他心思急转,脑海中却尽是太子当日和颜悦色的模样,而今细想,只觉他的眼神充满轻蔑。

满室狼藉,幕僚躬身垂首,不敢做声。

临川王恨恨地丢开剑,神色间闪过一丝阴鸷。

片刻后,一队人马疾驰进城,去往宋国公府以及诸多亲王、郡王的府邸。

与此同时,从凉州来的书信快马加鞭,送至东宫。

姜云琛走进承恩殿的时候,步伐仿佛带着风。

他径直来到赵晏面前,将信纸递给她“阿瑶找到那些人转移火药的地点,还截获了临川王送去凉州的密信。罪证确凿,那老贼此番插翅难飞。”

赵晏吃了一惊。

她并不怀疑姜云瑶的才智,但她能如此迅速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