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各行祖师za(4 / 5)

遍地饿殍惨象,那惨况不是泡在蜜罐里的后人能想象的。

他经受那样的苦,知道500万条命代表着什么

庄稼就像炭火烤,遍地不见绿苗苗,二三月饿死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当时哀歌印在他脑子里,终生难忘

他家因灾祸死了个七八,家中穷到连棺材都凑不出,只能用白布裹了父母下葬。

到后来更多的人连个白布都凑不齐,只能胡乱挖坑埋葬,再后来尸体没人埋

他用力眨眨眼,逼退眸中水汽忍不住骂了句上天不眼长,狗日的贪官不做人

吴晓思稍稍稳定了下情绪,继续道治水技术复杂类蓄水池类堰坝

水渠升级后就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道,及各类水库等组成的大型工程系统,每种工程系统侧重各有不同,如都江堰、它山堰等

如果我们视角拉到全球,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北纬30c两侧的陆地大多处于干热少雨的气候,如北非大沙漠、埃及金字塔等等,但同是北纬30c两侧的成都气候却截然相反。

气候温润、宜居之都都是成都的代言词,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都江堰,它把泽国、赤盆的成都平原改为天府之国。

而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是谁

李冰

都江堰是世界级的水利工程,但李冰存在的相关事迹,仅比汉朝丁缓略好一点,能在地方县志资料中找到零星半点。

史记河渠书中对他的记载只有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其中句述对冰凿离碓无时间记载、无身份说明,且守在古时典籍中有国君之意,因此此句可以理解为蜀国国君冰,为民除水利之害。

按其意李冰与秦便无关系,再则秦灭蜀后,秦史记载的蜀地官员有通、壮、绾、辉等人名,唯独没有李冰记录,所以李冰的出身及平生事迹皆是谜团。

正因这些谜团未解,蜀人与秦人对李冰的归属还展开了抢人大赛

蜀人认为秦人懂什么水利他们是牧犊儿秦国外号,长在西北只会放牧不会修水,怎么能乱说川主是秦人呢

证据

李冰真是秦人,修郑国渠为何不启用李冰或者李二郎,而要用心怀叵测的韩国人郑国

并且在秦国正史中多见郑国渠、长城记载,而都江堰却只有零星消息,李冰更是书中无名

郑国

给秦人挖了一条水渠,秦朝就以其命名为郑国渠,那李冰呢

都江堰规模不如郑国渠李冰功绩不大秦廷只字不提,岂不说明李冰不是秦人,是蜀国亡臣,是咱们蜀人

秦人呵呵

秦始皇额角青筋直跳什么叫不启用李冰

李冰在他曾大父时就已去世,他要怎么启用

群臣亦是愤然,冯去疾高声斥道“谁说我等未记下李冰之功明明”

话刚过半句,他如同一只被人掐住脖子的鸡,再也说不下去。

后人为什么没见到记录

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毁了大秦基业

基业都不存,何况一郡守记载呢

因此蜀人非常有理由相信李冰是古蜀国望帝杜鹃啼血的主人翁杜宇的后代,杜宇见蜀地有水患,命人开通玉垒山,以除水害。

为缅怀和敬仰他,巴蜀民众尊杜宇为杜主,农时祭祀杜主。

又因李冰兴盐池水利,有大功德于蜀,巴蜀人又奉祀李冰为川主,更在都江堰旁修建二王庙原是望帝祠,纪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

又因倾李冰事迹,当时巴蜀一带多为男婴取名冰,刘冰、吴冰、李冰只为沾慕李冰神气,让自家孩子健壮成长。

每到春灌时会举办大型祭祀会,以供奉李冰父子,后来此祭祀会转为放水节,又因祭祀活动在清明时节又称清明放水节,直到现在都江堰放水节仍是每年举办

朱棣听着岁修二字,脸上浮出明显的嘲讽大宋立国以来,凡功及名民生者,皆增人祀典以示皇恩。

赵太祖封李冰为广济王,将其纳入国家官祭,可偏偏这官祭成了当地驻军官员敛财利器。

岁修祭祀,嘴上说得好听,祭祀一次要宰杀5万头羊,这些羊钱谁给

百姓凑钱

除了卖羊钱外,还要缴税

买羊收税,宰羊亦要收税,岁修祭祀一次,蜀地永康军就赚三份钱

他阖闭的眼微张不知后世是否利用放水节行敛财之举

李冰的出身、事迹经过出土资料及历史考证后才定锤确认。

李冰是昭襄王时期第二任蜀中太守,在朝廷支持下,才有人力物力修建都江堰。

因为都江堰的体量完全超出地方承受能力,这样的大工程无国家支持,是达不到堰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项的规模。

在朝廷支持下,才用时二十年修建完都江堰,而修建之法直到现在对咱们仍有启示意义

秦始皇及群臣后人虽澄清事实,但他们并不觉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