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的手勉力地微动嘴角天子代天牧民,除了天命在身外,还因为天子有德。
扒灰的皇帝有什么道德可言李氏还怎么统驭大唐
殿内群臣敛声闭气,头恨不得塞进胸腔里后人耶,皇家私事怎能当众说
哦,不对,后人不知自己的讲述被他们知晓。
想到此处房玄龄等人神情急转他们该怎样淡化唐玄宗对大唐带来的坏影响
他的巧取豪夺演变到今日,成了爱情象征。
就离谱离大谱,什么爱情狗屁爱情
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睁眼看看真实的世界,虚假的爱情在战乱离别苦难前,就是闪着七彩的泡沫,一戳就破好吗
唐
听到熟悉的诗句白居易一愣,这不是自己写得长恨不得吗
再次回顾自己的陈作,骤然发觉不对啊,六军相逼贵妃横死天下大乱,他要借诗讽喻明皇弃大唐不顾,怎么写着写着就不受他控制了
想到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等诗句,他忍不住双手捂脸,自己怎么就偏题了呢
吴晓思收敛完情绪,发出长叹无论是她还是其他女子,当时大环境并没有给她们立身之机,所以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掌握不了自己命运,只能被迫接受父权安排的命运。
她从无辜到借盛宠谋求母家利益,与前朝族兄联手,让母家势力在唐玄宗的纵容下疯长,今儿枪李靖家庙作马厮,明儿鞭打公主耀武扬威
最后文人骚客把安史之乱推到她头上
醒醒好吗
她和她家结局是咎由自取,但战乱主要责任人不是唐皇和一众掌权男子吗
繁荣时用美人点缀盛世,乱世就推她出去顶罪,啧,算盘成精了吧
秦始皇不解后人怎么还比不上他们
当年卫宣公看上太子妃姜,并派人杀害太子,当时各国骂的都是卫宣公,并不责怪宣姜。
后朝竟把亡国推给女子
大谬女子有此能力还在后宫做什么全都给他灭敌国去
唐
唐人听到本朝战乱忍不住慌乱,开元盛世惊喜还未散就得知未来有安史之乱。
安史是何人他们不知,但代代相传的战乱记忆他们再清楚不过。
他们该怎么办南迁还是西行
正慌乱间就见官衙者骑马在街上大喊“作乱人员陛下已知,是弘农杨氏欲颠覆大唐,特作法扰乱大唐国运,杨氏已全员下狱,大唐今后平安再无战乱”
街上不断回荡着“杨氏已全员下狱,大唐今后平安再无战乱”
民众将信将疑面色踌躇,有大胆者问官者“真是杨氏扰乱国运”
官者好脾气答道“自然,实际上半月前陛下就受到神迹点拨,还与太宗陛下交汇,得到太宗陛下指点,定下大唐平安之策。”
听到太宗陛下名号,民众暂时放下心来,自发为陛下找补“天佑大唐有太宗及陛下在,咱们定无战乱之困”
“是啊”
“极是,极是”
官衙话语是天幕讲述的话,是李隆基与群臣定下的防乱之策,原本他只想斩杨国忠安稳朝堂,没想到天幕会在天下人面前挑破安史之乱。
李隆基眼眸深沉杨国忠一人顶不上天下怒火,只有弘农杨氏才有资格
动了弘农杨氏,其他世家定然有兔死狐悲之意,朝堂之上定要让步以示安抚。
皇室集权想到此他脸色如墨,眼眸杀机闪烁几息后又沉灭下去,后人居于神迹之中,他再怒也无可奈何。
唐玄宗能得梨园祖师之称,是因他在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时人称这批乐工是皇帝弟子,所以他被尊为祖师没毛病。
而皇帝弟子被安排在梨园苑居今天,时人又称他们为梨园弟子
李世民a李治朕不想听他,后人求略过
武则天眼眸扫过天幕,轻抚鬓角唐玄宗是李家哪位皇子呢
按年岁当是她孙儿
她心中思量几番后对上官婉儿轻笑“婉儿有才专秉内政,当是女官祖师也。”
上官婉儿低头“陛下别打趣下官,西周就有女官之制,婉儿哪能称祖师”
前朝隋炀帝把女官与妃嫔分离,把后宫事务交于女官统领直到陛下登基主导朝廷,女官才算真正地涉足政事。
而她就是直接
受益者
梨园弟子主要精通丝竹等传统器乐的演奏,如笛子、筝、琵琶等等。
演奏的曲子大多为法曲,它是西域乐曲与汉族的清商乐结,也叫清雅大曲。
法曲可以配歌词,梨园弟子经常向文人求词,连唐玄宗都调过李白和贺知章跨部门合作。
比如李白大大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调配的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它的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