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天气、粮草、兵器等情况,东征时间定在初秋。
朱标近来忙于备战之事,少有空闲之时。
常乐带着两岁的雄英,还有鲁王朱檀和大名公主,往来于春和宫和东华门外的秘密基地。
十八岁的常升给王爷和公主完成今日份授课后,特意来书房寻找姐姐。
雄英正由晚星、晚月陪着,三人在旁玩搭积木的游戏。
常乐亲手给弟弟煮了杯茶,问道,“怎么了”
常升从小外甥那里收回目光,“姐姐,我准备随军东征。”
常乐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抬眸看他,“为何”
常升“我有幸得姐姐倾囊相授,通晓多国语言、地理、民俗,又擅骑射,水性也不错。”
他白皙俊秀的面庞,镶嵌一双笑眯眯的,弯月似的眼,眼底透着坚定,“读万里书,行万里路,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常乐眉峰稍蹙,提醒,“娘大概率不会同意。”
常升咧嘴,露出口大白牙,“还得姐姐帮我在娘面前,美言一二。”
常乐“你觉得我会同意”
还想推她出来应对娘亲,想得挺美。
常升拿起茶壶,殷勤斟茶倒水,“姐姐最是人美心善。”
常乐“”
使劲憋,才能憋住到嘴边的笑意。
她的确美,最美什么的,也还行吧。
常升瞅眼自家姐姐,然后绕过书桌,拉着她的袖子摇来晃去,“姐姐,姐姐”
他怎一个娇俏二字
常乐真是,莫可奈何。
自个一手带大的弟弟,真是跟自个一模一样。
但有所求,甜言蜜语什么的,随手拈来。
晚星,晚月两人习以为常,眼都没带抬一下的。
年纪尚幼的朱雄英没见过世面。
他仰起圆嘟嘟的小脑袋,学道,“姐姐,姐姐。”
常升摇来晃去的动作,跟被点穴似的,瞬间僵在原地。
朱雄英歪着脑袋停顿片刻,随即又慢动作地前后摇晃肩膀,再一次道,“姐姐,姐姐。”
他学得还挺像
常升那脸,青了又红,红了又青。
既然如此,一不做二不休,他拉着常乐的袖子继续晃,“姐姐,姐姐。”
那边朱雄英也不甘示弱,跌跌撞撞跑过来,跟他舅舅一模一样,“姐姐,姐姐。”
此起彼伏的二重奏环绕,常乐不堪其扰,唯有举白旗投降。
常升喜滋滋松开姐姐的袖子,仿佛啥事没有发生,他优雅返回自个座位。
朱雄英左看看娘亲,右看看舅舅,也原路返回了他的积木堆边。
洪武十四年十月初,朱元璋以“倭寇屡次侵扰我朝沿海百姓”为由,挥师东征。
常升如愿以偿,随军前往。
历时半年,水师大获全胜,满载而归。
除了金、银、铜等金属矿外,还有成堆的木材。
自周开始冶铁,发展至今,技术逐年精进,可制造出来的铁具质量反倒在降低,特别的脆,极易折断。
比如作为兵器使用的刀,锋利、坚固程度,远远不如大唐时期。
还有作为火炮炮筒,极易炸膛,长此以往,导致我国火炮逐渐落后西方。
究其原因,唐朝用的是木炭冶铁,而到宋明时期,因为北方林业资源日益枯竭,改为煤炭冶铁。
煤炭冶铁本来是技术的一大突破,可会导致冶炼出来的铁具,含有大量的硫、磷,是降低铁具质量的元凶。
而在此时,尚无科学完备的去硫去磷工艺。
但没关系,小日子国林业资源丰富,在去硫去磷工艺完备之前,只能麻烦他们多多帮忙了。
当然,除了这些资源,水师还带回来三十多个倭寇首领,那都是些常年在我朝沿海地区作乱之人。
另外还有小日子国递交的臣服国书。
史书记载,郑和带领军队和宝物前往,走得是恩威并施路线,而这一回,只有一船船的炮
小日子国唯有选择臣服,逮捕倭寇,任由明军予取予求,宝物什么的,想也别想。
朱元璋看着满船的战利品,喜得直搓手。
曾经以能征善战出名的黄金家族,三次东征均以失败告终。
而他,淮右布衣,一出手打得倭国毫无还手之力。
还有谁,就问还有谁
狂喜之余,朱元璋令专人押送那三十多名倭寇首领至山东蓬莱,那里的百姓受倭寇之苦久矣。
海风阵阵,浪朵朵,空气里夹着淡淡的腥味。
三十名倭寇,沿着海平面排成长长一串。
他们双手被绑缚于背,闪着冷光的钢刀就在眼前,但他们毫无反抗的余地,
自被抓捕,他们每日仅得些稀薄的粥维持性命,四肢早已瘫软,连颤抖的力气都没有。
围观渔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