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3 / 3)

皇家父子唠完国事,闲话家常。

朱标其实隐有预感,只是推拒不得。

朱元璋喝口茶,直奔主题,“标儿成婚四年有余,也是时候纳个次妃了。”

朱标垂眸,神情无喜无悲。

朱元璋接着道,“吕氏正值妙龄,容德俱佳,常乐又曾救她一命,哪怕日后庶子降生,也不必担忧她生出什么妄念,实乃次妃不二人选。”

他话里话外,是觉得常乐肯定生不了孩子的意思。

还极面面俱到,连常乐以后都给她计划好了。

该说不说,真的是很体贴。

朱标唇角微抿,“儿子曾带常氏瞧过御医。”

朱元璋没有接话,殿内静了一瞬。

朱标继续道,“御医言她身子无碍,只是缘分未至。”

朱元璋挑了挑眉,似来了兴致,“哦”

朱标抬眸直视龙颜,“相比庶子,儿子更想要嫡子,将来继承大统。”

朱元璋打量儿子,良久,半真半假笑道,“朕还以为你要为了你的太子妃,不顾朱家基业传承。”

朱标惊讶地发出个单音节,像是意外老爹为何会有此想法。

随后,他道,“儿子的确喜欢常氏,可儿子是太子,当以国事为重,岂可耽于儿女情长。”

朱元璋依旧神情莫测,眼底情绪难以分辨。

朱标始终平静,有理有据分析,“儿子以为,从长远而言,还是得有个身具朱、常两家血脉的嫡子,既可联结皇室与淮西武将勋贵,也可护爹与众位叔叔多年的情谊。”

他顿了顿,又道,“倘若次妃入宫,先有了庶长子,将来难免为着皇位,兄弟相残。”

朱元璋又一次沉默,久久未有言语。

乾清宫内,父子两人相对而坐,俱都面带笑意,可是气氛,莫名凝滞。

朱标神色无恙,实际心脏急速跳跃,快得几乎要跳出胸腔。

良久,良久,朱元璋终于问,“那标儿准备给常氏多长时间”

朱标稍顿片刻,似在衡量,“爹二十七岁生我,我便也等到二十七岁吧。”

他今年二十二岁,离二十七岁,还有足足五年,太久了。

太子无嗣,国朝如何稳当

朱元璋坚决道,“三年,朕只给她三年。”

三年太少,谁知道他与乐儿的子嗣缘分何时到来

可爹已然做了让步,朱标嘴角牵起笑意,虔诚道,“儿子代常氏多谢爹体谅。”

朱元璋摆摆手,“遇春向来忠心,就当是全了朕与他的君臣之谊。”

但愿常氏争气,不负皇恩。

否则,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