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八月,姑娘们在宫中学习已有五个年头。
当年,常乐和燕王妃宋瑜制定的教学计划,也是截止于此。
八月中旬,马皇后凤驾亲临学堂,正式宣布学业结束。
除了赐婚于老四朱棣,老五朱橚的徐妙云和冯洁得以继续留在皇后身边侍奉,其他姑娘全部归家,嫁娶随意。
吕秀儿当场呆愣,虽自年初至今,始终未有赐婚旨意,众人已经隐有猜测。
皇家恐怕还是想要嫡子,当年皇帝宁等四年,也要等皇后生嫡子,甚至一个不够,直到皇后平安产育三子之后,方给后院其他女子解禁。
第一个解禁之人挑得还是当时容德俱佳,但无娘家后盾的孙贵妃。
虽有猜测,可到底还抱着一丝希望。
但是现在,她和其他同窗一样,归家之后,无诏不可随意入宫。
她已经十五岁了,倘若太子今年不纳次妃,明年不纳次妃
再等几年,她恐怕是人老珠黄,再也没有机会。
父亲多年心血,到底付诸东流。
可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心底却似乎隐隐松了口气
因为太子妃的救命之恩,师生之谊
谁都知道,从古至今,后宫没有姐妹,只有你死我活。
一旦入宫,从前情谊,烟消云散。
九月,秦王妃邓兰产女,是为蒲城郡主,晋王妃谢云产女,是为寿阳郡主。
一时之间,与常家利益相关者几乎都替常乐松了口气。
实则,常乐本人并无多少在意。
她要是能生个嫡子,那无论前面有多少皇孙,都影响不了正经嫡子嫡孙的地位。
毕竟史书记载,朱标死后,朱元璋都愿意立本为庶子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那会,可不是没有比朱允炆年长的皇孙,只是不是朱标的儿子。
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好大儿,实在爱得深沉。
她要真的没有子嗣缘分,那无论有多少个皇孙,更是与她没有关系。
只是,常府、蓝府
倘若她真无子,那到底朱标是有子,于自己和常、蓝两府有利,还是无子更有利
这个问题没法深想,常乐逼迫自己拍散脑海里大逆不道的想法。
还是关心关心既为师生,又为妯娌的两个产妇吧。
邓兰估计是用不着担心的,谢云那边是不是该提醒晋王朱棡多上心一些。
历史里的谢氏,貌似就是在生孩子后,一命呼呜。
晋王朱棡后来又续娶了谢氏的妹妹为王妃
洪武九年,皇家喜事颇多。
九月底时,周王朱棣迎娶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为周王妃。
十月初十,皇长女临安公主朱镜静下嫁韩国公李善长独子李祺。
一时之
间,李家风头无量,李善长满面红光,仿佛年轻了十来岁。
可也就在公主、驸马成婚的月余之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斥责李善长恃宠自纵。
原因是朱元璋其间病了十来日,都没有上朝,而李善长和李祺不问候不关心,乃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估摸着两位御史大夫也没有想到,朱元璋竟会采纳他们的意见,削去李善长年禄一千八百石。
这是什么样的政治信号,难道李家前脚迎娶公主,后脚要倒霉了
总之,李善长一下子蔫了,果断闭门思过。
连带着他提拔的,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右丞相胡惟庸也低调了一段时间。
可是,半年多后,朱元璋又命李善长和曹国公李文忠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李家圣眷又回来了,可喜可贺。
更关键的是四个多月后,洪武十年九月,朱元璋升胡惟庸为左丞相。
那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对,是两人之下,除了皇帝,还有他心爱的太子。
胡惟庸飘了,左丞相,读书人奋斗一生最高的地位,谁能不飘
他那是一个洋洋得意,胆子越来越大。
各方奏折,他都先拿过来自己看,凡事于自己不利的全部扣押,绝不会呈送皇帝、太子。
到后来,甚至官员生杀之事,都不禀告朱元璋,独断专行。
那些年里,胡惟庸可谓风光无限。
而试图弹劾胡惟庸的
比如吴伯宗,就是那个参加洪武四年科举,勇夺探花的英俊男子,他力陈胡惟庸专恣跋扈,然后
当然没有成功,还被自京师贬谪至凤阳。
自始至终,太子朱标整个冷眼旁观,并与太子妃言“胡惟庸,小人尔。”
dquo”
忍了又忍,她还是忍不住道,“那还不是父皇欲擒故纵出来的。”
朱标“”
完全语塞,毫无反驳之力。
常乐倒是来了兴致,悄摸摸问,“父皇真准备废除丞相制”